美国崛起,以新兴强权在全球舞台亮相的标志是占领菲律宾。控制夏威夷群岛在空军并不发达的年代,还是一种防御性战略,在这些太平洋小岛,军事作用还没有那么突出。
菲律宾则具有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双重意义,它落到美国手中,是一种历史机遇。
当西班牙海军一败涂地的情况下,它那摇摇欲坠的庞大帝国走向彻底崩溃,残余的地盘必将易主。
这样,美国不得不面对菲律宾问题,要,还是不要?不但要考虑各列强的态度,还要说服国内的政治力量。
战略争议
Philippines,对90%以上美国民众来说,它到底是一个地名,还是一种水果名称?整不明白,它远在地球另一端。
如果说夏威夷还能勉强以“美洲体系”来说明自己没有脱离“门罗主义”,那么菲律宾显然无法如此解释。
“门罗主义”的核心精神是不趟欧洲浑水,更何况是亚洲?换句话说就是“韬光养晦”。
对于心存远志的西奥多.罗斯福,马汉,洛奇等人来说,打败西班牙之后,眼前出现了一新天地,菲律宾近在眼前,时不可失。
但对于大多数内阁成员,国会议员来说,占领菲律宾就必须守住菲律宾,这意味着财政负担,而且这个地方看不出有什么明显收益。
所以,美国海军在马尼拉湾击败西班牙人之后,就可以班师回朝了。
以马萨诸塞州参议员F.霍尔为代表的民主党人,坚决反对占领菲律宾,因为这是美国祖先们从未想过的事情,而且美国就是从殖民地独立,所以从道德上来说也不应支持。
老罗斯福这些扩张主义者变成了少数派。
作为总统麦金利既想立牌坊,又想当XX,他提出一个方案,只占领吕宋岛,不去冒险占领菲律宾群岛。
这时,美国人展现出了后来时常可见的思维方式:零和博奕。
所谓零和思维是指:菲律宾要不就全部拥有,要不就完全放弃。
马汉,老罗斯福的逻辑是,占领吕宋岛,同样需要派军防守,从防守角度看,是整个占领菲律宾群岛更有利呢?还是只占领一个岛更有利?
当然是全部占领利于防守,否则,吕宋岛之外岛屿被各列强瓜分,万一有不测,美军很容易被击败。
麦金利非常犹豫,第二年他是这样向美国牧师代表团解释决策过程:
我每晚都在白宫的地板上踱步,并不止一次跪下祈祷上帝能给我启示和指引,在一个深夜里,我突然开窍了。
一,我们不能把菲律宾还给西班牙,那是不体面和懦弱的。
二,我们不将它让给德国,法国这些在东方商业上的竞争者。
三,我们不把菲律宾留给菲律宾人,他们混乱,野蛮,不适合自治。
四,别无他法,我们必须全部拿过来,教育菲律宾人,提高他们,教化他们,让他信奉基督,为他们谋取福利。
想明白这一切,我就上床睡觉了,而且睡得很香……
麦金利说些话时候,美军已经在屠杀当地起义者了,三年时间,杀掉了六分之一的菲律宾人。但是,从他嘴里根本听不到一丝罪恶,反而是菲律宾人感激美国的恩情。
今天菲律宾,仍然有无数亲美派,他们从小接受的历史教育中,美国为他们修了铁路,开了工厂,所以美国对菲律宾是有恩的。难道一些中国人的思想也停留在这层面?
麦金利做出决定后,战略争议基本就平息了,1899年2月6日,美国参议院以57对22票通过了与西班牙条约,实际上在1898年12月,美国已经宣布对菲律宾群岛拥有主权。
丛林中的猛兽
丛林奉行弱肉强食原则,世界犹如丛林,20世纪初的猛兽有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美国,日本。后三只是新来的,而且格外凶猛。
西班牙就像一头衰老无牙的老虎,在美国的疯狂撕咬下,不得不松开了猎物菲律宾。
1898年5月1日,西班牙部署在菲律宾的舰队被美国海军(远东)司令杜威指挥的军舰摧毁。
西班牙人能做的就是守住陆地,不让美国人攻入王城(马尼拉),美国则做了双重准备,一方面,海军在海上封锁港口,另一方面,杜威找到在香港流亡的菲律宾独立运动领袖阿基那尔多,让他召集部下,并给予军火支持,将他们送到吕宋岛。
阿基那尔多相信美国人是为了支持他们独立,所以他们回到故土,从陆上配合美军封锁王城,途中基层殖民政权一扫而空。
6月17日,德国人出现在菲律宾洋面,海军中将冯.迪德里希斯率领一支由五艘军舰组成的编队,盯着美国海军,吨位,火力跟美军不相上下。
几天后,三艘英国军舰在奇切斯特将军率领下也开到马尼拉附近,然后,法国和日本各有一艘军舰出现。
菲律宾是块肉,围观的都是饿狼,德国人进行了试探,试图为被封锁的西班牙军开辟一条海上通道。
杜威非常烦恼,但援军还在从旧金山赶来的路上,他不敢招惹德国人。
8月13日,梅里特率领援军到达马尼拉附近,杜威下令炮轰王城炮台,这时,三艘英国军舰插到了德国人与美国人之间的海域,仿佛在警告冯.迪德里希斯,如果向美军开炮,英国军舰将保护美国人。
冯.迪德里希斯就像放弃猎物的饿狼一样,放弃了行动,率舰悄然离开,再也没有出现。德国人根本打不过有援军的美军加上英军。
美国和英国不知道的是,德国人回去后,9月10日,与西班牙达成了秘密协议,西班牙将那些将要失守的岛屿贱卖了给德国,如库赛埃岛,雅浦岛,加罗林群岛,帕劳群岛等。
这样,西班牙赚了点小钱,也让美国无法夺取全部战利品。
打是打不过美国了,西班牙请法国出面调停,法国将双方谈判时间定在10月1日,地点巴黎。
美国在巴黎第一次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强国的滋味,它是战胜国,条件由它来开,菲律宾问题也将在和会上决定。
德国虽然放弃了菲律宾,但还有一个国家想得到它,那就是日本。
日本人在9月8日给美国发个外交照会,它说,在承认美国拥有菲律宾命运决定权的前提下,假如美国不想单独承担这个包袱,日本愿意与美国一道共管,当然,日本也可以单独管理或与有兴趣的第三国一起管理菲律宾。
日本判断,美国如此之远,它们不一定想要得到菲律宾,不妨试探一下,一旦美国提出条件,日本就有机会得到菲律宾。
但是,美国坚决拒绝了日本的好意。然后,英国也提出共管建议,这让美国非常紧张。麦金利总统已经决定占领整个菲律宾群岛,因此必须加快占领行动。
8月13日炮击当日,西班牙人就投降了,用假装抵抗的模样(面子)让美国人上岸,进入王城。
这时,在外面攻城的阿基那尔多土著武装也将取得成功,但令阿基那尔多无法想象的画面出现了:美国军队与西班牙守军一起保卫马尼拉,把枪口对准了盟友。
菲律宾人怎么也想不通这种局面,美军与他们在香港结盟,共同的敌人是西班牙殖民者,美国承诺帮助他们取得独立。现在美国居然跟敌人一起向他们射击,而且变脸时间只隔了一天。
1899年开始,愤怒的菲律宾人不断起义反抗美国侵略者,长达三年的种族灭绝开始了。
10月1日,巴黎和谈,美国代表团提出要得到整个菲律宾群岛,西班牙没有想到美国胃口这么大,一开始是拒绝的,当美国提出两千万美元补偿时,西班牙人马上答应,一个破落户从此愉快地退了世界舞台。
从短期看美国占领菲律宾是亏的,然而促使美国下决心更重要原因是中国的局势,它必须找到进入中国分一杯羹的立足点。
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得到了台湾省和澎湖列岛,将福建划为势力范围,德国强租了青岛,并将山东省大部份划为势力范围,俄国强租了旅顺,势力范围在东北,英国强租了威海卫,并将长江流域划为势力范围,法国强租了广州湾,并将云南,广东,广西划为势力范围。
每一次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都要同意该范围内的港口,领土不得出售,出租,抵押给第三方。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新兴强国,美国无法找到它在中国的势力范围,除非是跟某国开战。
但是,有了菲律宾之后,美国在这里拥有了海军和陆军,话语权大大提升,英国支持美国,是因为它担心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被更凶猛的列强侵蚀。
英国需要一个盟友,在法俄德日美之中,只有美国最合适,因此,英国怂恿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只要法俄德日同意“门户开放”政策,那么美国将在中国得到跟它们一样的贸易特权,这个政策的前提是中国必须保持统一,
在美国国内工业品和农业品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它们必须在东方找到贸易之地。
而占领菲律宾,美国就得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通往中国的贸易走廊。
总的来说,美国只是一头来得最晚的饿狼,动机跟其它饿狼并没有区别,用感恩心态来看待美国,是非常愚昧的。
就像庚子赔款,无论哪一国退款,都只是从抢劫来的赃款中吐回一部份,要以此感谢美国,那还得感谢苏联,感谢意大利,感谢英国,感谢粑粑麻麻……他们是在颁奖晚会说得奖感言吗?
列强的主观侵略性是最重要的,客观上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对中国有利的因素,但这不是感恩的理由,否则,你要感谢本.拉登吗?
今天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日子,再也没有饿狼敢来中国为非作歹,肆意掠夺。
该感谢谁?难道有的人真的不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