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中平板在一周之内就下水已经成为定局。目前上层的涂装已经彻底完成,而且舰岛的脚手架也已经基本撤除完毕,只剩下侧面的一些少量的基础脚手架。一般大舰下水出坞,高层的脚手架都是必须要临时拆除的。因为在图片上看着不高。但是实际上都非常的高。比如中平板的舰岛主桅上的脚手架,最高的接近离开水面40米,相当于十几层楼那么高。脚手架在大舰没下水之前,是比较稳固的。因为大舰此时整个船体是和底下的龙骨墩硬接触,因此全船不会有什么晃动,这样甲板上搭载的脚手架会也很稳固。但是一旦下水,看着下水出坞冲击力不大,其实不小。此时并没有和船体有直接焊接点的脚手架,就必须临时拆除,这是为了下水期间的绝对安全。下水出坞完成后,后续施工则必须重新搭建,其他的载机大船出坞前后也是这么操作的。
反过来说,一旦舰岛上的脚手架临时拆除了,也就说明三四天内必须出坞。瀚海狼山屡次强调一旦船底防污漆涂装完成,48小时内就必须出坞。现在看不见水线以下的部分,但是估计正在涂装的过程中而且估计已经接近涂装完成。现在可以看到船头的巨大弧形船体面的崭新油漆非常耀眼,甚至可以反光船坞内的影子。这是中型以上的大型舰艇的船体才能有的特别观感,而且水平的大甲板和加上弧形向上的线条加强了这种反光的震撼力。以前只在美国海军的载机大舰上看到这种景象,现在自己的中型大舰还没下水就如此耀眼,如果下水出坞后再拍摄,肯定更加宏伟了。中平板首舰下水前的收尾工作,除了临时拆除脚手架,现场完成船底防污漆的涂装外,还需要把旁边的2号舰,完成水线以下的合拢和做好防水。
现在看来,2号舰的速度同样惊人。中秋节当天还被龙门吊吊在半空中的带折线的舰体前部的模块,在中秋节的第二天就已经合拢到位了。通过同位置和首舰的对比,可以知道这个模块,已经施工到了中平板机库以下的甲板层,只需要再往上面快速吊装上已经成型的机库模块,那么这第2艘又要立即贯通整个舰体了。这搭积木模块化施工的效率确实惊人。现在看来,一旦首舰下水出坞,出坞内部灌水,那么2号舰的完成度,很可能超过第8座大山出坞时候,1号舰的完成度。因为当时1号舰还没有施工到船头的折线部分。这说明随着整个流水线的熟练化,生产速度会越来越快。瀚海狼山通过观察认为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这就是2号舰的施工位置,明显比1号首舰更加靠近船坞门口的位置。按照和1号舰船体位置比例来看。如果2号舰在现在的位置长期不动,施工到下水,显然是不行的。
因为侧面折线前面还有50米以上的舰体和甲板没有安装,如果彻底安装完毕,那么显然就顶出船坞的防水门了。之所以如此,狼山独家研判认为:很可能在1号首舰出坞后,2号舰要坞内牵引漂浮移动到1号舰原来的龙骨墩上继续下面的生产工序,而2号舰现在的龙骨墩,也原地不动,让3号舰直接在上面入坞合拢龙骨船体。龙骨墩比重很大,不会因为船坞注水而漂浮移动。这等于是“交椅”不动,而让不断流水线入坞的中平板们挨个轮流去坐在上面,完成了每段的工序就必须立即“走人”,连重新布墩的时间都省了。如果真是如此,每4个月新下水1艘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