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手 给美国要害一击 夺取亚太乃至世界定价权
2016-11-27 13:06:46



据新华社报道,经过一年多试运行,我国首个国家级油气交易平台——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11月26日正式投入运行。交易中心开展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现货交易,并将建设国际性交易结算平台服务体系,定期公布中国石油天然气价格指数。分析认为,这是中国旨在夺取亚太乃至世界石油天然气交易定价权的重要一步。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至今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油气交易和定价中心。因此,该交易中心自组建之日起,就以提升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为目的,欲打造成中国版Henry Hub(美国亨利枢纽中心,建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天然气交易中心,其价格是北美地区乃至全球天然气的定价标杆 )。

11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前左四)、新华社社长蔡名照(前右四)、上海市市长杨雄(前左三)等嘉宾共同启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政府、国家能源局、三大石油公司和新华社的负责人参加了正式运行发布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表示,国家发改委将继续支持交易中心发展,希望三大石油公司和下游用户积极进场交易,尽快推动形成更具代表性、更有影响力的交易价格,促进交易中心发挥更大作用。

上海市市长杨雄表示,交易中心正式运行是加快国家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强上海能源要素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对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和自贸试验区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交易中心于2015年7月投入试运行,随着市场交易规模逐步扩大,预计今年天然气单边交易量突破150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比重达到8%左右。

上海市市长杨雄讲话

根据定位,交易中心的远期目标是打造与美国亨利枢纽中心和英国国家平衡点(National Balance Point,NBP)并驾齐驱的交易平台,形成石油天然气交易的“中国价格”。此前,中国石油天然气市场的供应主体较少,难以开展大规模市场化交易。随着能源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价格管制逐渐放开、市场参与主体趋于丰富,开展交易的条件已经具备。放眼整个亚洲地区,中国的油气管道基础设施、原油表观消费量和炼油能力也远超过亚洲其他国家,拥有建立亚洲油气交易中心的基础。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宜林、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玉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杨华也出席发布会并讲话,表示作为交易中心的重要股东单位,将继续全力支持和推动交易中心的建设。

新华社社长蔡名照表示,新华社所属的中国经济信息社积极参与到交易中心的建设中来,是为了获取及时、权威、全面的石油天然气交易信息,提供专业化的能源信息服务产品,以更好地促进我国能源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交易中心于2015年3月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新华社所属的中国经济信息社及国内重要下游燃气企业等10家股东组成,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国内合资)。作为通讯社,新华社参与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并不奇怪,国际上也有类似惯例,譬如路透社有其外汇交易平台、彭博社有债券交易平台。

目前,交易中心已经开展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石油等能源产品的交易,交易模式包括挂牌交易和竞价交易。此外,交易中心还计划择机推出中远期现货和金融衍生品交易。

国家级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之所以选址上海,有几方面原因:上海是中国多条石油天然气输气管道的终点和进口液化天然气进入国内的起点之一,独具油气管网优势和成品油及液化天然气接收储存设施优势,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消费中心,具备较好石油天然气市场基础。同时,上海有中国最成熟、最有影响力的金融交易体系,各类交易所众多也是优势之一。据了解,上海石油交易所的相关业务,已逐步转入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