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说的是一个人要不断反思自己才能取得进步。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这样,都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特别是要从失败与错误中汲取教训。古往今来,无论任何人从事任何事业或任何工作,想要一点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正确的做法是从过去的失误中获得教训与经验,用以指导今后的事情。中美关系也是这样,现在,中美关系已经走到一个新的历史十字路口,未来中美关系怎样发展,在中国方面来说,这需要进行深刻的鉴往,需要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
一要反思曾经的许多梦幻
长期以来,一些中国人对中美关系抱着不切实际的梦想,比如著名的“夫妻”关系论,“同舟共济”论等,好像中美两国可以在世界上并肩携手、比翼齐飞,从此没有冲突、没有对抗、没有斗争一般。笔者以为,这是十足的幻想。任何国家之间都做不到这样,美国与英国之间不能,美国与加拿大之间也不能。在人类这个世界上,国与国的关系,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没有永恒的友谊。任何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都是暂时的利益组合,都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用一句宗教上的话就是因缘而来,缘尽而散。这是一个基本的战略理性。把中美关系人为地添加无聊的感情色彩,忽悠不了老奸巨猾的美国政客,而只能是可怜的自我麻痹。
二要反思既有的伦理原则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当代中国外交形成了一系列的习惯与规矩,这些东西可以称之为外交伦理。中美关系也是这样,也有很多为人们所耳熟能详的伦理准则,如中美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离不开”论,“只能合作出了合作别无出路”的“别无出路”论等。这些伦理逻辑一直都相当风靡,难道这样的论调与判断真能够成立吗?中国是否离得美国姑且不论,人们不仅要拷问,难道美国真的离不开中国吗?难道这个空前的世界霸权除了同中国合作就别无出路、毫无办法了吗?
显然,这种非理性的东西,说到底不过是人为的臆造。说句难听的话,简直有癞蛤蟆同天鹅攀亲的嫌疑,自我感觉是如此良好,差不多到了癞蛤蟆以为天鹅离不开自己的程度。让这样的伦理原则左右中美关系的实践,结果可想而知,
三要反思政策的不足与不到位
中美关系出现目前这样的状态,显然并不是中国想要的,这个责任当然不在中国,因为从根本上说,中国并不能左右中美关系的实际走向。但中国必须清楚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美关系,我们能塑造什么样的中美关系,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多大,我们的预测与设想有多少实现的可能,对于这些问题,中国必须心中十分明白才行。长期以来的中美关系实践证明,塑造中美关系,中国只能既合作又斗争,二者不可偏废。但事实上人们所看到的是,“合”的一手一直都用得很足很充分,但“斗”的一手在此前相当一个时期里却不能尽如人意,以至于都有人给中国外交部寄钙片去了。十八大以后蔚然有改观,但可能仍有不到位、不足量的问题。这也是值得认真加以反思的。因为如果斗争这一手运用得不够充分,中美关系还是要出大问题。
笔者以为,未来的中美关系注定将建立在对既有框架深刻反思的基础之上。现在,美国的特朗普集团已经这样干了,他们就是在对既往中美关系进行强烈批判的基础上而提出新主张新思路的,相比较而言,中国有关方面这个工作还没有开始,或者虽然开始但老百姓还不大知道。中国老百姓都不知道,大概美国的特朗普集团也不大可能知道,这恐怕不利于今后同他们的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