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40节水下高航速如何实现?
2025-10-22 23:15:37



首先天然海水有个正常情况下观察不到的特殊现象,那就是水深越大,水压也越大的情况下,深潜潜艇以同样的功率推进,获得实际水下速度,会明显超过潜艇以半潜状态与浅水潜航状态下获得的实际前进速度。比如所有潜艇以一定的固定功率推进巡航,最慢最别扭的姿态,一定是在水面半潜!这也是早期的潜艇,都设计成传统军舰外形的根本原因。毕竟二战之前的所有潜艇,本质上都是半潜船;最多在水下潜伏3天左右就彻底氧气耗尽。真正能长期潜水1到3个月,并且是在300米以下的深度潜伏,那都是核潜艇出现以后的事情。二战后出现的鲸型也好,水滴型也好,还有拉长的水滴型,在水面航行期间都会自然诱发艇首的埋头浪,会引发全艇的连续颠簸并且极大的降低航速。因此除非必要,

图片



所有潜艇都不愿意在水面长时间的半潜巡航,快速下潜后再远航会相对舒服的多。而且是苏联方面最早发现,一旦核潜艇深入500米之下的潜航,在巨大的水压下,同样的推进功率反倒可以让实际航速增大25%到30%。也就是原本在150深度的极限最高航速是35节,在500米的水深下会直接达到45节!当年的苏式核潜艇创造的水下航速世界级纪录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这么做也相当于随时在赌命。因为在500米的深水以45节以上的高速冲刺,相当于每秒冲出30多米,10秒就冲出300米。此时如果操舵兵稍微走神,把水平舵轻微下压,那么潜艇会在十几秒内往更深的水层下冲100米以上。弄不好很快就冲入800米的深度以下,此时再想拉回来都晚了。由此可知,所有潜艇想要实现40节到45节的超高战斗航速,

图片

原则上必须首先有一旦冲到800米的水深,还能完全承受巨大水压的先决条件。而能长时间耐受800米水压,实际上极限安全潜深能到1000米或者更深!只有最新的、用特殊工艺加工的新核牙才能达标;以前所有的洛杉矶级、弗吉尼亚级,包括海狼级都不行。第二是必须采用泵推。只有泵推在40节的水下高速时才没有多少空泡产生。而传统螺旋桨一旦超过35节就等于严重空转!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必须采用超级电容包协助主电池组产生极大的电流维持长时间的大扭矩。否则单纯靠电池组本身十几分钟就没电了。过去的苏式核潜艇跑到40节以上,都是蒸汽轮机直接带动大轴,噪音瞬间上天,当前早已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