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航母拦阻索断裂致舰载机坠海 辽宁舰也有隐患?
2016-11-24 13:52:22



不久前,俄罗斯一架米格-29K航母舰载机在地中海海域坠毁,飞行员获救。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因为这是米格-29首次在实战中亮相,却遭遇了重大挫折。俄罗斯媒体日前就报道了米格-29坠机事故的原因。据悉,这架战机坠海前曾被迫进入第二圈盘旋,原因是当时“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甲板上的阻拦索断裂。

俄海军唯一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上月15日从北莫尔斯克港启航,被派往地中海参与叙利亚作战。上周一,俄国防部宣布,航母上的一架米格-29舰载机,在叙利亚附近地中海海域坠毁。

俄罗斯媒体近日披露称,是两个主要因素造成了这架米格-29坠海。首先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拦阻索出现了问题,与此同时,这家米格-29的两个发动机在飞行时还出现了故障。

俄罗斯《报纸报》网站的报道介绍称,“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甲板上设有4道“斯韦特兰娜”-2阻拦索。舰载机降落时,阻拦索升高12厘米。第一道阻拦索设在距离飞行甲板边缘46米处,之后每间隔12米分别设置第二和第三道阻拦索。通常情况下,飞行员在降落时尽量使战机专用制动钩挂住第二道阻拦索,能挂住第三道则更为理想。

如果钩住第一道,证明降落时偏低,有撞上航母舰尾的风险,钩住第四道则证明偏高,有钩不住阻拦索从斜角甲板上冲出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复飞。

特约军事评论员石宏,在接受深圳卫视采访时分析称,阻拦索在航母上属于消耗品,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降非常频繁,即使日常训练,每天起降的舰载机也有可能达到一百多架次。而舰载战斗机在着舰作业时,本身具有很大的速度,冲击力非常大,因此对阻拦锁的强度要求非常高。

石宏(特约军事评论员):现在的着舰引导实际上已经很先进,像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经常用的只有三道阻拦索,很多情况下,把一道阻拦索取掉,只保留三道阻拦索就足够了。从俄罗斯现在的四道阻拦索也可以看出来,至少说明俄罗斯这艘航母用得还是比较少。

外界注意到,中国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是“库兹涅佐夫”号的姊妹舰,不过特约军事评论员石宏指出,把“瓦良格”号改造为辽宁舰,除了船壳保留之外,其他的系统都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包括辽宁舰阻拦索也是中国自己的技术力量进行研发。石宏认为,从这几年辽宁舰的训练情况来看,阻拦索的表现非常好。

石宏(特约军事评论员):我们从各种报道包括视频画面也可以看出来,歼-15舰载机挂钩迅速地拉出去以后,进行一个很好的着舰作业。阻拦索很短时间内就能够进行复位,这说明我们的阻拦索钢索强度大,能够很好地满足舰载机降落的冲击力。

据俄媒报道,事发当天,共有3架米格-29从“库兹涅佐夫”号起飞,并在执行完任务后返回。舰载机降落航母甲板的时间间隔,通常为3到4分钟。当时,第一架战机正常降落,第二架米格-29钩挂第二道阻拦索时,阻拦索发生断裂,最后只挂住了第四道备用阻拦索。断裂的第二道阻拦索与第三道缠绕在一起,导致第三架米格-29降落时,无法钩挂第三道阻拦索。

在这种情况下,战机几乎已无法实施着陆。但此时第三架战机已处于下滑航迹。由于航母舰员需要时间修复阻拦索,飞行指挥人员向第三架战机的飞行员下达了进入第二圈盘旋的指令。但战机还没出等待区,两个发动机就出现了故障。据初步分析,故障原因是燃料未正常进入发动机。这架喷气式飞机就像石头一样向下坠落,飞行员只能弹射出舱。而飞行员在弹射出舱后,马上被直升机救起。

石宏(特约军事评论员):如果是发动机本身出问题的话,两台同时空中停车这种可能性概率非常低。现在从报道情况来看,显然不是发动机本身的问题,而是燃油无法进入发动机,也就说明它的燃油控制系统应该是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