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排中出现的新式武器,到目前非常有限的披露中,暂时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非常细长的无人潜航器了。无人潜航器在多年前的公开展示中就已经亮相过,不过当时都是用轻卡携带,可见那种潜航器自身的长度最多只有五六米的样子,整体排水量也不过七八吨。而目前刚刚出现的这种新式潜航器,总长居然在20米上下,需要6轴的超长平板拖车拖出来展示。到目前为止,全球公开过的无人潜航器或者说无人潜艇,还没有长径比如此“变态”的!于是不少人就分析说,这就是兔版的波塞冬超级水下作战系统,必要时可以携带核弹头,成为一种可以直接跨越大洋作战的重型核鱼雷,可以偷偷潜航到敌方的海军基地周边,或者直接潜入对手的一些超级大港口的内部,再迅速引爆!用猛烈的核冲击波,
图片
甚至诱发人造海啸,来一次性彻底摧毁对手的海军与海洋基础设施。乍听上去好像是那么一回事,毕竟20米长度的潜航器实在是不按照常理出牌,只能联想到所谓的波塞冬。可是再深入的理性分析,就会发觉这里面有很多的天然不合理之处:首先一点,就是作为比较参考对象的波塞冬水下核战系统本身,是否已经真的存在?是否已经研发测试成功,进入了实战列装阶段?一句话说到底,就是波塞冬核战系统是实打实的装备了,还是仅仅是一种PPT甚至是纯粹脑补出来的东西,来进行现代版的战略忽悠?到目前为止,所谓的波塞冬,谁也没见过其实际列装,甚至连一张纳米级的存在图片也没有!即使是纯粹的AI图片,都没有几个人见过。只能算在作战观念公开后,全球都各自积极脑补,各自凭借,
图片
纯粹想象中存在的水下核战利器。核弹头在水下长期潜伏,然后引爆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完全无人的潜航器能稳定的潜航通过整个大洋,还能自动躲避复杂的反潜系统,偷偷潜入对手的军港再爆炸,这操作定位难度就堪称逆天了。毕竟跨越整个大洋不露头,是基本无法使用任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一旦失去卫星导航,那么只能采用惯性导航或者有线制导。可是到目前为止,任何国家都无法造出超过5000公里还不断裂失效的制导光纤。于是只剩下水下无人惯导,是非常容易在大洋中迷失方向而导致任务失败的。苏联历史上在水下沉没失踪的有人驾驶核潜艇都不止一艘,怎么能指望到了跨洲际无人潜艇阶段,就突然变得在水下彻底门清,可以对其他大国,从海底携带核弹头,主动打上门去了?
图片
反观当今的欧洲实战,北方大国被实力并不强大的对手释放的无人机加无人艇,打到曾经庞大的黑海舰队彻底崩溃,到了放弃核心基地后勉强保船的地步,真有波塞冬的技术,怎么不用远距离无人鱼雷进行反击?几百公里的水下实战距离都做不到,还谈什么跨大洋进行核偷袭?由此理性分析,可知所谓的波塞冬系统,极大概率,就是纯粹想象来进行环球战略忽悠!而现在居然有不少人拿一个明显并不存在的系统,来类比分析自家已经实打实存在的超级水下利器,实在是半W辱性质的!这种类比堪称自降身价,毫无价值!那么回过头来看,一种外形如此细长奇特的水下潜航器,到底做什么用?又有那些独门绝技?让其在全球水下新装备行列中独树一帜,甚至是战斗力横扫全球呢?在本号看来,
图片
说这种新式潜航器可以携带核弹头,在理论与实践中都不难,但是有无必要则是两说。这里必须明确,水下潜航器能携带核弹头作战,与本身是否采用核动力是两个概念。而以其20米级的长度,最大直径不超过1.2米的体量,确保全核动力是难度很大的。因为现有的所谓核电池,只有几百毫安级的能量稳定输出;而所谓的小型核堆,全系统能做到1米直径之内也几乎不可能。因此如此细长的无人潜航器,采用串联式大功率大容量新式电池作为动力的概率仍然远远超过所谓的小型核动力包。而长径比如此之大,还采用先进的泵推系统,就是要主动追求水下高航速。现在看来平均航速超过50节,比当前所有的核潜艇与航母都高出一大截,是没有问题的。这样就可以轻松“戏耍”甚至是伏击几乎所有,
图片
水上与水下的敌对大型舰船。而当前的声呐系统在水下,都是对来袭目标的长度敏感,而对其真实的直径不容易判断。20米级本体长度,已经是四五十米常规有人潜艇长度的一半,因此在水下的主动声呐对抗中,很容易被错认为是大型有人潜艇!而其真实航速极高,噪音又极低,大概率又会被认为是非人类技术可以实现的水下USO,即使海狼级遭遇到也只能被耍的团团转!要不你们去问问至今无法修复,已经基本报废的海狼2号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