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突然遭遇夜袭 随即发起猛烈炮击 五角大楼警告巴铁不许插手
2020-07-14 09:30:48



在全球冲突热点地区中,印度和巴基斯坦对峙下的克什米尔也许是最危险和最难以预测的。据印度军方证实,11日凌晨2点时分,印军在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的边防阵地突然遭遇夜袭,随即发起猛烈炮击。按照印度的说法,印控克什米尔普尔瓦马武装分子突然发动攻击,但在印度炮击后,巴基斯坦军队也出动炮兵部队对印军前沿哨所进行了炮击。那么,克什米尔地区缘何战火不断?


克什米尔领土纠纷自印度和巴基斯坦建国起就如影随形,是横亘在两国之间最难以化解的矛盾。两国迄今为止爆发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中,1948年战争,1965年战争和1999年的卡吉尔冲突都是因克什米尔而起,足将这一矛盾只尖锐。事实上,克什米尔领土纠纷的根源,可追溯到英国殖民者1947年主导的印巴分治事件。在当时流行的“两国论”影响下,英国殖民者以“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分属两个民族,需要两个国家”的理论为指导,将原英属印度分为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共和国和以穆斯林为主的巴基斯坦共和国。


然而,这一以民族划分的原则在克什米尔地区遭遇了巨大挑战。克什米尔的情况非常特殊,一方面它的主体人口是穆斯林,因此按照“两国论”原则应属于巴基斯坦,另一方面克什米尔当时是土邦而非直属行政单位,其掌握政权在印度教士哈里·辛格手中,他决定将克什米尔并入印度。为此,克什米尔内部发生争执并发生冲突,随即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兵戎相见,激战后巴基斯坦控制了约1/3的面积,成为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而印度控制了包括克什米尔山谷在内的其他地区,成为印控“查谟克什米尔”。尽管在联合国的斡旋下停火,以停火线为基础划定的控制线也就成为了两国延续至今的分界线。虽然此后双方多次爆发武装冲突,但这条分界线的走向70多年来鲜有变更。


值得一提的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始终处于动荡之中,印度军队对当地穆斯林实施高压军管,各种滥用暴力和践踏人权的丑闻频发,以至于激起民愤浪潮。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就出现了大规模反抗暴力运动,而印度则指责巴基斯坦是克什米尔暴力活动的策划者,是穆罕默德军和虔诚军等“恐怖组织”的支持者。莫迪总理上台后,印度政府取消印控克什米尔特殊地位,大肆鼓吹和主张“留地不留人”的沙文主义政策。印度政府为维护治安,加倍使用军警暴力进行镇压,莫迪政府则放任他们对穆斯林滥用暴力,并借此蚕食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土地,由此印巴双方也陷入了“冤冤相报”“以牙还牙”的恶性循环之中。


就此次印巴武装冲突来说,印军行动带有明显的升级动作。本来冲突发生在印军与当地武装分子之间,但印度却直接使用重炮向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发起报复性袭击。作为对印度冲突升级行为的回应,巴基斯坦也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反击。据悉,冲突中有大批印军倒在血泊中,但印方却只承认只有1人阵亡和数人受伤,并“甩锅”是巴军首先发起的“挑衅”。印度军方指责称,巴基斯坦支持克什米尔地区的“恐怖分子”发起夜袭,意在牵制印军主力部队无暇顾及其他战略方向,并警告巴军不要试图玩火。有消息人士透露称,印巴边境发生交火后,五角大楼警告巴铁不许对印度发起主动进攻,也不许插手印度军队打击当地的“恐怖分子”,但巴军并没有听从美方的警告,而是在持续加强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部署,以防印军再次发起报复性的武力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