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争打完,中国多出一位铁杆盟友,美国后悔也没用
2020-06-01 09:02:37



个人之间存在友谊,国家之间只有利益。看待国际关系时,简单划分敌友容易走向极端。

时移世易,朋友可以成为敌人,敌人也能变为朋友。更普遍的情况是,既有对抗,也有合作。

今天我们聊一聊中国和巴基斯坦。

很多中国人将巴基斯坦称为“巴铁”,意为铁杆朋友。我们的领导人在访问巴基斯坦时,也曾引用过。

在网上,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关于中巴友谊的报道,比如,配图中齐唱中国国歌的巴基斯坦民众,又或者是,巴基斯坦边境士兵喊中国士兵一起吃饭。

但是,中巴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好。

提到巴基斯坦,就绕不过印度。

他们原本属于同一个国家,后来被英国殖民者分为两个国家: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教徒占多数划归巴基斯坦。

但是,英国殖民者离开时,为两国关系埋下一个大雷,即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

按理来说,当时该地区穆斯林占比超过70%,理应划归巴基斯坦,但是英国殖民者偏要交由当地统治者自行决定。

于是,分治那一年,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巴基斯坦吃了大亏。
最后,在联合国调停之下,印度才肯停火,双方以实际控制线划分归属,巴基斯坦所占土地仅为40%。

为了寻求保护,巴基斯坦选择倒向西方阵营,美国为他提供过很多经济援助。

那段时间,在中国的联合国合法地位、台湾地区等诸多问题上,巴基斯坦都在唱反调。

问题在于,巴基斯坦和印度相比,没有任何优势。西方可以支持巴基斯坦,也就可以支持印度。

如果一定要选,考虑到印度国力更强,对中国牵制作用更大,西方会更愿意支持印度。

在多次印巴冲突之中,巴基斯坦逐渐看清这一点。但是,这还不足以让他跳出西方阵营。

这很好理解,当时全球正处在“冷战”时期,巴基斯坦要么选美国,要么选苏联。

可是,为了争取在南亚的主导权,苏联当时也在向印度示好。这种情况下,即使跳出西方阵营,巴基斯坦也无法争取到更好形势,。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彻底改变了巴基斯坦的想法。

当时,美国对中国的敌视自不用说,苏联和中国的关系也在恶化。某一阶段,中国称得上“举世皆敌”。

1961年,因为成功从葡萄牙手中夺回果阿,印度气焰正嚣张,开始挑衅中国。

1961年到1962年9月,印度侵入中国领土,修建40多个据点。

最后,中国用一个月时间,打赢这场战争,解放军最远到达距印度首都几百公里的地方。

印度彻底消停,巴基斯坦也看清形势:只有中国,才能为他提供所需的保护。

巴基斯坦开始倒向中国。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巴基斯坦大胜。

有人会问,中国为巴基斯坦提供保护,那巴基斯坦能为中国提供什么?

看看地图上巴基斯坦所处的位置,很快就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