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印度独立以来,巩固地区大国地位,谋求成为世界大国,一直是历届印度政府坚定不移的目标。用尼赫鲁的话说:“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满足我们。”而在追求大国地位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前进政策”就是重要法宝,无论是尼赫鲁的边境摩擦,还是莫迪的军事对峙加小规模武装冲突,无一例外都遵循这一战略,并寄希望于通过长期的低烈度摩擦最大限度获取地区局势优势和战略利益。当然,每次的结果都是铩羽而归,自讨苦吃,最惨的是那次还被按倒在地被反复摩擦。

如今,印度在边界却惹事又怕事。自5月上旬以来,印度多次在边境地区挑起事端,甚至还越境进入中方一侧修筑工事,设置路障,阻扰中方边防部队正常巡逻活动,企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的现状。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62年那场战争有着深刻和复杂的国际背景,当年中国刚刚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同时两个超级大国对华都不友好且支持印度,再加上台岛在东南部不断进行军事挑衅。尼赫鲁笃定可以实行“前进政策”,而中方不会反抗。然而,结果证明他严重误判了“一寸山河一寸血”拼杀过来的中国人捍卫领土主权的意志和决心,印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美军舰机不断在近海闹事,台海也并不稳定,更何况还有“HK”也在添乱。新德里误认为形势对己有利,因此想趁机蚕食邻国领土,妄想迫使中方承认现状。而面对印度的屡屡挑衅,只有拔刀亮剑。2017年的洞朗危机,之所以能够和平解决,是因为印方发现“赖皮”战术风险太高,才灰溜溜的退走。现在,装备了ZTQ15式坦克和PLC-181型车载155毫米榴弹炮等装备的军队已经做好了“打印”准备。印方明显感觉事情不妙,开始坐卧不安起来。同时,印方的态度也明显有所软化,否认在此前对峙中有士兵被短暂扣押,并指责国内媒体的“不实报道”。其实,无论真相如何,毕竟无风不起浪,更何况是印度主动越界挑起事端,士兵被短暂扣押是很有可能的。

眼见印度要打“退堂鼓”,特朗普向媒体表示将进行干预。据俄罗斯媒体5月27日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已告知中印两国,美方愿意出面调解两国在边境地区的争端。明眼人都知道,特朗普口中所谓的调解,实质上就是进行干预。其目的显然不是为了“主持公道”,而是力挺印度,让印度继续充当“马前卒”,发挥策应作用。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印度是西部支点、日本是东部支点,澳大利亚是不可或缺的南部支点,美国自然想撬动印度这个战略支点,策应其在东部和南部挑事,对华施压。至于印度最后是否会被打得鼻青脸肿,不是美方所考虑的。

事实上,美国的心态很明显,就是希望中印“鹬蚌相争”。对于美国来说,中印两国争端最好一直能够持续下去,如果发生军事冲突更好,无论谁输谁赢,美国都能坐收渔翁之利。其实,对于美国准备干预中印边境争端,中方早已有言在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目前中印地区总体稳定,可控。中印双方有能力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有关问题。言外之意,亚洲人的事,不需要远在千里之外的美国人插手,也用不着特朗普操那份闲心。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美国已是“泥菩萨过河”,特朗普还是把精力放在国内疫情防控上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