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发明后很快就赶上了一战。因此飞机从发明以来就是重要的战争机器。因为飞在天上的物体,天生就比地上和水面跑的物体具有更高的能量级;而且由于引力的存在,有天然的对地对海打击引导力,因此即使在飞机上装几个砖头,扔下来也是杀伤力的。飞机最早参加一战是互相侦查对手的阵地,这就是侦查机。马上又发现可以携带手雷轰炸对方的阵地,这就变成了轰炸机;而一战中相互侦查对手阵地的2国飞机在返航中空中相遇,有一位实在憋不住,拿挂在腰上的手枪向对方飞机开了一枪。虽然没立即打中,但是对手此后也开始携带枪支空中还击,这就出现了最早的歼击机或者叫战斗机。一开始战斗机、侦察机和攻击机或者说是轰炸机体量差距不大。但是因为轰炸机要携带越来越大的炸弹,于是逐步出现了专职的大型轰炸机,不再兼职空战任务。
二战后的喷气轰炸机一般不再进行空战,很多型号甚至连机尾和机身上的机关炮也取消了。完全依靠速度和高度来突防。此时的轰炸机已经超过100吨甚至到200多吨的体量,这么大型的飞机,设计的最大过载,绝大多数不超过3个G。而2代以后战斗机的最大正过载会设计到8到9个G。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大型轰炸机可以在内部装20吨以上的炸弹,却无法做任何过大的机动动作。因为在高亚音速或者超音速下,稍微拉杆急了点,就很可能瞬间超过3个G的过载。有当场拉的飞机掉翅膀解体的可能。因此很少有战斗机飞行员转行开轰炸机或者运输机的,因为操纵习惯完全不同。战斗机飞行员都习惯了迅速拉杆高G机动。如果同样的操纵习惯用到大型运输机或者轰炸机上,那么必然是灭顶之灾。不过现代轰炸机这种无法高G机动的限制。
也让其本身的生存能力成了问题。过去那种B52大编队飞行到1万米以上快进快出地毯式轰炸。或者像B1B一样超低空长距离超音速钻山沟的战法,面对越来越没有空中监视死角,而且空空导弹打击距离越来越远的状况,非隐身轰炸机的生存概率普遍大不如以前。虽然可以有战机为B52和B1B护航,但是战斗机的航程却都无法长期伴随洲际轰炸机。B52H和B1B现在还在用,无非是最近30年,防空能力强大的大国之间没有直接的冲突。如果大国之间直接打起来,不能隐身的任何大型飞机的临空生存能力都是问题。因此美国空军率先装备了B2,就是希望没有护航的情况下突入高度设防的大国纵深。不过随着反隐身技术的成熟,瀚海狼山认为今后的B2也不是到处都灵光了。而且B2装备数量太少。美国空军现在把希望寄托在B21身上。由于B21的主要定位还是临空轰炸,有很大的概率在未来会直接面对防守方的制空战斗机。
如不B21不想完全被动挨打,美国空军甚至考虑让B21携带相当数量的AIM120导弹。并且把F22A的制式雷达也装在B21上。这样就第一次让隐身轰炸机具备了超视距空战的能力。其实美国空军早年在B1B上就想这样干,但是一直没有深入研发。应该说这个思路基本还是对的。毕竟现代化飞机,不论有人无人,全能化发展是方向之一。当B21装上空空导弹后才发现,谁谁家的无人机,从100吨到0.5吨级的,都挂着空空导弹在半路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