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装备有2000架最高时速500公里,全重10吨级,一旦降落后可以立即释放2到3吨的大威力高机动作战单元;也就是比如一个9人一组的突击班并且人人都有轻便的地面突击全地形车或者至少是大功率摩托之类并且配备单兵导弹。那么在前期24个小时以全球最猛烈的导弹与航空兵的弹雨打击之后,用这样垂直出现的超级突击群来解决已经延续了大半个世纪的遗留问题,可能只需要120分钟就彻底解决了问题。因为2000架这种特殊重型直升机来袭堪称铺天盖地。而且同时实现垂直登陆并且也同时提供强大的空中火力,可以随时歼灭导弹与航弹攻击之外剩下的少量残敌;同时对几百个重点目标同步突破并占领,那么所有残敌根本无法组织起连排级别的规模性顽抗。而且10吨级重武直航程巨大,
可以确保1200到1500公里,这样可以靠自身动力安全来回。巡航高度在5000米以上,时速接近500公里,可以基本不受地面单兵红外导弹的拦截与干扰。因此可确保极大规模行动下,仍然完全可以接受的战损率。如果说用传统的大规模船运渡海攻坚模式可能一个星期才能完成的战役目标,用这种大规模垂直打击的办法最多需要2到3个小时就彻底解决问题。这才是发展重型高速武装兼运输直升机的重大意义。超级大国也研发过这类高速武装直升机,当然仅仅是5到7吨级的,运输任务几乎忽略不计。主要在于超级大国并无相同的战略目标。另外就是有鱼鹰这种同样最高时速可以高达450公里以上的现成装备体系。但是鱼鹰的可靠性是一个大问题。另外鱼鹰只能算是运输直升机而基本与专业武直不搭边。
说到底鱼鹰的动力模式就是一个永远爬不上来的技术巨坑。因此不可能简单的模仿鱼鹰,而必然会发展这种高速重型直升机。现在看来这个新机型极有可能在12个月内亮相。不是简单的设计完成的首飞前亮相,而很可能是已经完成了基础性的试飞,并且机队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后的集体亮相。说白了就是形成初始战斗力之后才首次对外公开。而今后这种成规模后再首次亮相的模式,很可能会成为“惯例”。比如像同样具备战略意义的200吨级隐身战略轰炸机;60吨级的隐身远程战斗轰炸机;万吨级的新一代超级潜艇;50吨级的电磁全电坦克等项目大概率都是如此。过去很多一流装备仅仅在原型阶段就对外公开,比如2011年的J20原型机首飞。主要在于当时还处于对全球顶级水平的奋力追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