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中国问题说了很多,但大多集中在贸易问题上。他当选后,出人意料地与蔡英文通电话,在推特上直呼她为台湾总统,打破了很多外交禁忌,一时引起轩然大波,现在还难以最后确定特朗普的动机。特朗普没有澄清过他的对华安全政策,但他提名莱克斯.蒂勒森为国务卿、詹姆士.马蒂斯为国防部长,两人的任命都需要国会批准。蒂勒森和马蒂斯是特朗普国家安全团队的核心人物,两人一文一武,两人关于中国的国会证词正好成为理解特朗普对华安全政策的切入点。
蒂勒森在作证中,把中国在南海的行动与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行动相提并论,指出如果听之任之,会促使中国进一步试探、蚕食南海。“我们将向中国发出强烈信号。首先,停止继续填海造岛;第二,继续使用南海岛礁将不被容许。”
马蒂斯在作证中,指出二战后的世界秩序“正在受到来自俄罗斯、恐怖组织、中国在南海的行动的最大威胁”。马蒂斯还指出,“我们的武装部队必须处在最有力的领导之下,拥有最好的装备,具有最高的战备状态。……我们必须拥抱国际联盟和安全伙伴。历史是清楚的:合则盛,散则衰。……美国有两种实力。一个是威慑。另一个在过去20年里我们较少用,那就是激励。”
马蒂斯把中国与俄罗斯与恐怖组织并列,当然是一种偏见。但相比之下,蒂勒森的言论更有挑衅性,也更具体。蒂勒森没有谈及如何迫使中国停止造岛,也没有谈及如何迫使中国停止使用南海岛礁。除了战争行动,美国实际上在这两个问题上都没有能迫使中国按照美国意愿办事的手段。在奥巴马时代,美国已经试过“航行自由”等手段,除了宣示美国不认同中国立场,没有其他效果。另一方面,美国在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之后的行动是明确的:广泛制裁。美国对恐怖组织不仅全面制裁,还实行从在巴基斯坦的无人机攻击到伊拉克、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等各种层次的军事打击。对中国采取类似的行动是不可思议的,也将对美国自身造成不可思议的打击。
但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出在:蒂勒森和马蒂斯在提及中国威胁的时候,都明确指出中国在南海的行动,而完全避开台海。事实上,美中爆发最高烈度军事冲突最可能的地方从来不是南海,而是台海。在特朗普高调挑战中国在台海的底线时,避而不谈台海安全问题,是意味深长的。
特朗普的原则是美国第一,他要使美国再次伟大,但他并不急于把美国拖入战争。战争不能使美国再次伟大。房地产商人最忌讳的就是打仗。在自己的土地上打仗,什么房地产都要灰飞烟灭;在别人的土地上打仗,尤其是美中冲突这样的世界大战级别的战争,也使得经济高度动荡,不动产价格断崖式下跌。马蒂斯在作证中,在指出俄罗斯为美国的首要威胁后还指出,美国军力已经不足以威慑俄罗斯和中国。这不是美国对中国战之必胜的心态。
兰德公司作为美国最有影响的智库之一,多次指出美国早已在台海战争中没有必胜的把握。相反,台海越来越成为对美国不利的战场,战而不胜成为越来越可能的前景。另一方面,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程度还不足以在南海压倒美国,尤其缺乏远程制空制海能力,岛礁跑道缺乏支持高强度作战行动的能力和抗打击力,军事潜力只是象征性的。其他美国重量级智库也有相似结论。这当然不等于美国就不会军事干预台海,但至少大大提高了机会主义式军事干预的门槛。另一方面,这也大大增强了美国通过南海左右中国决心和干扰中国崛起方向的决心。
如果美国认定只有战争才能遏制中国的崛起,有能力战而胜之,而且决心要与中国打一仗,那不管是台海还是南海或者别的什么地方,总是能找到理由发动战争的,差别只是时间、地点和理由。战争有三个层次:歼灭战、击溃战和袭扰战。歼灭战的例子有二战中美国对德作战,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击溃战的例子有第一次伊拉克战争,特点为穷寇勿追、见好就收。袭扰战的例子更多了,比如两次伊拉克战争之间的禁飞区作战,美国隔三岔五会对伊拉克目标敲打敲打,在战术上扰乱萨达姆的战备,在战略上磨耗萨达姆的政治信用和政府权威。
战争的胜利不由发动者决定,而由承受者决定。除非发动者主动投降,只有承受者被彻底消灭了,或者接受发动者的条件了,战争才能胜利结束。大国之间不打袭扰战,谁都没有把握单方面控制战争烈度,弄不好就升级了。击溃战也不好掌握,养虎贻患,对手东山再起时更加麻烦。大国之间如果没有决心打歼灭战,就不宜贸然发动战争。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进程已经使得美国不可能轻易取得战斗的胜利,更不用说轻易取得战争的胜利。美国已经不可能像占领德国那样对中国打歼灭战了。但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如果不怕两败俱伤,尤其是能够占据道德高地而且纠结起盟国的话,肯定是有能力与中国一战的,甚至可能达到击溃战的目的。这里的关键是要占领道德高地,只有这样,才能越过国内政治的门槛,才能纠结起足够多、足够给力的盟国。
由于中国在台海的军事强势和政治决心,美国军事介入台海冲突很可能导致迅速升级到不可控程度,政治门槛太高。中国对台海的立场一向明晰:争取和统,台独必打。台湾作为中国内战未决的历史,和台独玩火自焚的现实,使得美国难以在道德高地上做文章,两败俱伤的前景也太明显。蔡英文在与特朗普通电话后,台独方面马上感觉到自己只是被利用的牌,随时可以作为交易筹码被卖掉,因此反而谨言慎行了,并不炒作特朗普电话的意义,也不急于(或者说不敢)进一步改变台海现状。美国只会为美国利益保卫台湾,而不是为台湾利益。除了军事态势上的好处,美国在台湾的利益越来越少,台湾越来越成为负资产。
特朗普在《华尔街日报》访谈中说到,一切都在谈判中,包括一个中国政策。特朗普曾经说到,他完全理解一个中国政策,但不明白美国为什么必须受一个中国政策束缚,除非美中就贸易等其他议题达成协议。他是要用台湾做交易,给美国一笔好买卖。中国没有闻鸡起舞,被动接招。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好交易的。现在特朗普只是加码讹诈,但这依然只是在要价,他始终没有给过台独方面最看重的安全承诺,不管是明确的还是隐晦的。现在有说法,希拉里在2011年也曾对放弃台湾以换取中国见面12000亿美债的想法表示兴趣。如果属实,这表明美国两党、左右都已经把台湾看作弃子了,只是表面上还不愿放弃。
但南海有所不同。南海问题高度复杂,有关声索方利益大幅度重叠,南海本身也是世界航运要道和海洋和海底资源重地。中国是南海国家中体量和实力最大的,对其他南海国家有碾压性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很使南海邻国不安,过度使用的话更是容易被居心叵测势力扭曲为不义的霸凌。前些年,中国在南海高调挤压,引来国内很多叫好,更引来国际上大范围的谴责。中国不必太计较“友邦惊诧”,但对于实质性的地缘政治后果不能漠然无视。
马蒂斯在证词中说道,国家会为了恐惧、荣誉和利益而战。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更多的“航行自由”行动并不对中国造成多大的安全压力。中国在南海的利益实际上并不明晰。九段线的性质从来没有明确过,中国从未明确这是领海线,九段线之间的具体连接也没有明确过。南海的渔业和石油开发属于“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内容,所以也不是中国的专有利益。但为荣誉而战,这可以由主权情节、民族情感触发,这是可以煽动起来的。如果美国能纠结起足够的盟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中逼迫中国采取过激行动,这是可以导致军事冲突的,也是可以诱使中国犯众怒的。
即使得到盟国的支持,美国依然不大可能对中国打歼灭战,原因有太多,中国是核国家只是其中一个。但在军事上击溃中国,至少在特定战区的特定时间内击溃参战的中国军事力量,这并非没有可能。而击溃之后的恢复阶段,中国触犯众怒和被置于道义上的不义地位的因素就开始发酵了,中国可能受到政治、经济的多重围堵,这对中国恢复实力和影响是极端不利的。中国在世界上是有朋友的,但出于种种原因,中国不宜对自己国际地位和道义形象过高估计,中国的朋友并不可靠。中国崛起不能在真空中进行,受到孤立的中国的崛起道路有可能就此被打断。
这才是美国突出中国在南海行动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用意,也是对中国的危险所在。
中国在南海的基本政策是“搁置主权,共同开发”,近期重点是友好协商、管控冲突。过去几年里,中国与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都有过高调冲撞。不管冲撞的短期和长期政治影响,至少大家都明白了一件事:靠冲撞是撞不过中国的,但冲撞也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大方向有负面影响。南海问题是多边问题,但最大的问题在中国与邻国之间。中国坚持双边谈判解决,南海国家坚持多边一揽子解决,但这些都是可以谈、可以管控的分歧,关键是不要引入域外因素。双边谈判在理论上有“以大欺小”的可能性,但在实践中,中越、中老、中缅以及其他方向的陆地边界谈判都在友好、互利的条件下顺利结束,海上边界的划分没有理由不能如此,中越北部湾边界划分也没有使越南“吃亏”。
菲律宾杜特尔特上台和越南阮晋勇下台对政治解决南海问题是很好的机遇。在近期内不能完全解决南海主权争端的话,至少在中国与东盟的《南海行为准则》指导下的南海框架性协议有助于各方(尤其是中国、越南、菲律宾)在法律和外交框架内和平解决争端,承认现实,寻求和平,不让美国等域外别有用心势力制造热点和不稳定局势。
南海的问题不只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之间的问题,这是特朗普的着力点,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