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文章:疫情加速东西方实力逆转
2020-12-10 09:42:20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2月6日发表作者利亚姆·哈利根的题为《英国应当在亚洲谋增长》的文章称,当今时代的真正重大事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地缘战略大趋势是,经济力量重心不断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而且,在过去一年里,这种转移因疫情而加速和加剧。全文摘编如下:
疫情期间,英国的政治阶层一心关注护理机构管理、检测与追踪制度以及分层限制措施,这是对的。与此同时,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事情正加快步伐。
未来几天,所有人的目光都将转向英国脱欧——它显然非常重要,涉及世界多个一流经济体,尤其是英国。我们退出欧盟的过程将影响数亿人的生活。然而,不管有没有协议,英国脱欧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无关紧要。一个世纪以后历史学家们回首往事,有关“公平竞争环境”和恢复英国主权的争论不会是什么大事。
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重大事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地缘战略大趋势是,经济力量重心不断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而且,在过去一年里,这种转移因疫情而加速和加剧。
东西方抗疫表现差距极大
今年秋天,新冠肺炎病例激增迫使美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重新实行封锁。这就是为什么今年的国家债务增加了4000亿英镑,年预算赤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9%,是我们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所借债务的两倍。
当然,令人震惊的挥霍无度在西方世界十分普遍,在雄心勃勃却根本不懂经济学的顾问们的鼓励下,惊慌失措的各国政府将显而易见的历史教训抛诸脑后。
相比之下,在亚洲大部分地区,防疫限制措施逐渐成为遥远的回忆。在中国、印度和韩国等国家,生活逐渐恢复正常。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受到遏制,酒吧和餐馆里熙熙攘攘,公共汽车和火车上人头攒动,城市重新热闹起来。情形与西方迥异。
迄今为止,在疫情期间,总计占全球人口15%的美国和欧洲承受了全世界160万例新冠肺炎相关死亡病例的近一半。人口通常十分密集的亚洲国家虽然总人数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新冠肺炎相关死亡病例却不到世界总数的五分之一。
亚洲经济增速远高于西方
于是,我们又回到经济学上面。过去30年里,西方的经济增长明显落后于亚洲。现在,新冠病例的严重分布不均愈发扩大了这种增长差异。
去年,在疫情暴发前,西方“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增速仅为1.7%。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由于长时间的反复封锁,我们今年将面临GDP集体收缩5.8%,英国则下降11%,显示出封锁措施对依靠服务业驱动的经济影响巨大。IMF表示,西方整体上明年将反弹3.9%,到2025年将恢复到年增长1.7%的“稳定状态”。
相比之下,亚洲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2019年经济增长5.5%,是西方国家的三倍多。随后,为抗击疫情,该地区大多数国家要么实行封锁措施的时间较短、较集中,要么以远远更加有效的检测和追踪手段彻底避免了实行封锁。
因此,据IMF估计,亚洲经济增长在2020年将仅仅收缩1.7%,在2021年将大幅反弹8%。随后该地区在2025年前后将恢复至年增长5.9%的趋势——依然是西方增速的三倍多。
亚洲摆脱新冠肺炎,这场大流行的阴影却会在病毒早就消失之后依然笼罩西方。我们为扶持企业和家庭而实施了非同寻常的财政和货币措施,它们不仅耗资不菲,而且很难彻底逆转。
去年这时候,西方国家的国债平均为GDP的103%。到2020年底,这个比例将达到124%。亚洲国家的政府债务今年从GDP的53%仅上升到了63%——短短20年间,情况就发生了惊人的逆转,以前是成熟的西方国家救助管理不善的东方经济体。
这些大规模的西方政策干预肯定有可能常态化并加大力度,从而引发通胀飙升和主权债务危机。在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艰难奋战的同时,缓慢的增长、飙升的债务和印钞等因素无疑意味着其他西方主要货币将节节败退。
英国未来增长希望在亚洲
中国以某些标准来衡量已经是比美国更大的经济体,而且到2025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东方的大国是未来的经济超级大国,现如今日益明显。
上月,经过近十年的谈判,13个亚洲国家加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涵盖全球经济的三分之一。同样地,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包括了11个环太平洋国家,占全球商贸的13%。如果英国加入,那将达到16%——比欧盟27国还要多。
由于成员国各有各的打算且相互冲突,欧盟一直难以签署真正重大的贸易协议。正因为如此,尽管努力了几十年,欧盟与美国和中国这两大经济体均未签署任何贸易协议。
这些问题并不是单单由英国造成的。然而,作为一个顶级经济体,我们仍然拥有商业影响力。英国脱欧的关键就是与占世界经济总量85%的欧盟以外国家签署协议和开展更多贸易——因为那是增长点所在。
这是我们当中有些人一向明了的,疫情则使之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