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月佩洛西行为艺术引发我军在海峡方向的一系列行动之后,美国舆论界对中美两军可能的冲突的讨论,也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水平。但是在认真讨论中美两军的实力发展之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于美军在与我军作战当中获胜不报希望;连美国著名媒体彭博社都出来发文,表示美军目前虽然在军费上远高于中国,但是并没有取胜的能力。
图片
按照彭博社在文章当中提出的观点,相比于我军在过去数以十年计的时间当中专心为了两栖行动备战,并且发展自己的综合国力来,美军与自己的盟友们可以说是毫无准备。
与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作为一支胜利力量相比,当年的美国有着最大的造船业产能,最强的飞机生产能力,为整个同盟国提供了过剩的军火确保了战争的胜利。
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美国当时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工业能力远超其他国家,能够快速的进行战争转产;而现在这个地位已经变成了中国。
美国的去工业化导致了即使是美军,也缺乏弹药可用,现在援助乌克兰已经让美军的炮弹与单兵弹药储备见底,未来如果要与解放军冲突,那弹药的存量甚至都不够高强度的使用一周。
按照彭博社的说法,如果二战前美国的经济是由大量的工业组成的话,那么现在的美国经济,就完全依赖于拿铁咖啡。解放军可以依靠过去中国快速建立起的工业,充足且廉价的接装足够数量的先进制导弹药,而美军就只能捏着鼻子采购昂贵的导弹,性能还不一定先进。
至于什么美国可以无限印钱让全世界买单这种毫无金融学常识的发言,我觉得还是先去买两本高中经济学常识教材看一看然后再来讨论军事上的问题比较好。
图片
事实就是钱印的越多,美军就想对越穷,能买到的东西就越少;这一点从美军近几年的装备采购规模上就更能看出来,最近几年美军的军费总体处在上升的态势当中,从上一个十年末每年6900亿规模左右,正在进行当中的2022财年与已经过去的2021财年就是鲜明的对比;比起上一个财年来,美军本年度计划军费增长达到了110亿,差不多涨了1.1%。
但是整个美军从装备到弹药的采购量却都呈现滑坡之势,最终不得不退役多架军机和多艘军舰来省钱筹款。
在美军多拿到了印出来的110亿美元之后,他们需要退役140架战斗机,4架预警机和20架全球鹰,2艘盾舰和6艘濒海战斗舰,裁撤一万多人来节省25亿美元的军费,用以填补缺口;省下的钱可不是用去采购新装备了,相反美军缩减了35架战斗机,1架加油机,40余架直升机,9架反潜巡逻机等大量的装备之后,才在增加军费,裁剪员额的基础上做到了军费的勉强够用。
你要问原因是啥,那就是像有些人臆想的那样瞎印美元啊,稍有金融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那美元绝大部分都是在美国国内流通的,印的多了美国国内自然就严重通胀呗,从结果上看就是美军的军费增长速度远没有武器装备的采购成本涨得快,也远没有美军的后勤以及人员成本涨得快;
美军多拿印出来的1美元经费,就要多付出去至少1.3美元的武器采购成本,所以美元印的越多,美军反而就越缺钱。啥时候美军军费涨到8000亿美元了,啥时候咱们就能见到美国海军造一艘新伯克成本是咱们一艘055的四五倍了。
图片
所以美国媒体说的也确实没错,军费这东西光看账面数据是没有用的,每个国家的装备采购成本,军队维持成本都完全不一样,拿汇率算出一个结果来比高低没有任何的意义;最后还是得按照实际购买力来计算;毕竟美军有1000美元一个的咖啡壶,咱们又没有是吧。
而最后落实到各种装备的造价上,我军主力驱逐舰吨位造价只有美军的不到三分之一,两栖舰艇的吨位造价只有美军的十分之一,战斗机造价在差不多的水平上,而陆军装备的造价要远比美军便宜,导弹的采购成本也远比美军更低,美军的7000亿美元能买到我军2000亿美元买到的东西吗?
要是买不到,那数字上有什么好看的呢,两军的交战最终不还是要打装备打人力打训练打实际存在的军队,又不是看谁一年的军费换成美元多谁就占优势。
大国之间的总体战最后落在实处不就是工业能力动员能力的比拼吗,谁有更大的工业产能,谁有更多的工业人口,谁能生产更多的工业品,那美国人说的确实没错,当他们在去工业化,靠玩弄金融学来撑起经济的时候,我们确实在一板一眼的把自己发展成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用他们喝咖啡的时间建设自己总体战的能力,但这又是谁的责任呢?
彭博社作为美国知名媒体,还是很有一些水平的,这个美国人在喝咖啡的时候中国在造武器,所以美军会输给解放军的说法虽然不准确,但是也接近了美军现在面临的问题的真相;在工业生产能力上的缺失,确实是美军现在面临的海军规模垮塌,空军装备老化,陆军研发无力归根到底都是这一问题的结果,但是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想来美军也不大有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