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10,全球格斗弹之王
2021-01-05 10:35:12






前几天谈到,双脉冲2次点火的PL15,被认为是当今全球最强的“中距弹”。这不是自己人的自我评价,而是来自战略对手的最新评估。不过说其是还是中距弹,显然定位已经非常不准确;因为PL15已经是一种射程涵盖从500米到300公里之间的全能导弹。射程超过50公里的就已经算远程空空导弹。但是其在50公里之内的杀伤概率同样比AIM120系列还要高。最终都无法给其定位是属于中距弹还是远程空空弹,只因为综合能力实在太强,全优生,都不需要说具体哪一科最突出了。而同时和PL15搭档的PL10,则同样被称为全球现役格斗弹之王。能和PL15搭档出战,自然不是等闲之辈。但是PL10对全球同行的碾压性优势幅度之大,并不亚于PL15对AIM120D和流星的优势。PL15的2次点火技术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固体火箭技术认知。



而PL10在很多技术上也是具有颠覆性的。同时配备中距弹和格斗弹基本是当今全球现役战斗机的基本挂载模式。中距弹主要用于在视距之外的仪表显示的作战打击。而格斗弹多用在目视距离之内的剧烈缠斗。两种导弹各司其职。无论引导方式还是作战距离都是大不相同。大多数格斗弹的动力射程一般都不超过5公里,最大有效射程多在10公里之内;而大部分中距弹的动力射程在大约30公里。因此在5到30公里这个25公里的距离区间,只能发射中距弹进行攻击。但是攻击的时间窗口已经很窄,稍微眨眼的工夫,对手迎面飞来的战机就有可能飞到目视距离之内了。这样谁胜谁败,除了看双方飞机的灵活性和格斗导弹的最大过载能力。还要看飞行员平时的训练水平和缠斗能力的高下。同时还有先天占位,是否有优势等天然因素。



因此除了少数喜欢格斗的飞行员,大部分人都是能避免近距离格斗都会尽力去避免。毕竟近距离格斗,偶然性因素太多。投入很大精力,战果却可能并不明显。如果用中距弹像打游戏一样就能结束战斗,干嘛非要近距离拉高G到眼前发黑才能决出胜负呢?不过大多数格斗弹5公里有效射程的短板,让前期中距弹的消耗压力很大。在30公里外中距弹的命中概率不高。而30公里内命中概率高了,但是很容易被突防到眼前。对全球飞行员来说,最希望的自然是挂载一种射程在5到30公里之内的强大的格斗弹。这样就没有射程空白地带,明确在30公里外用中距弹“扫射”,而30公里内直接一击必杀;不必等到对手突破到5公里之内再相互“玩命”。但是全球至今可以打到30公里的强大格斗弹,只有PL10一个品种。就算超级大国最强的AIM9X,也不过把射程从5公里“提高”到了8公里左右。



PL10还有一个绝技。可以像中距弹一样的“先发射再瞄准”。传统的格斗弹必须在发射前就把引导头伸出机舱之外进行提前的目标装定。而PL10却可以像中距弹一样先弹出机舱,在飞行过程中再瞄准。当然也可以先出舱瞄准再发射,两种模式灵活选择。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这就等于可以把格斗弹当中距弹来用。大大提高运用的灵活性。PL10的末端机动能力被认为高达60G,已经到人类大气层飞行器机动能力的极限。打靶目标至今无一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