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谁谁家,已经是系统工程的绝对大师,也只有上世纪的超级大国才能对比。而现在的超级大国在这方面都已经靠边站,不用说其他任何国家了。作为系统工程,也就是考虑问题非常细致,非常长远。生产一种新装备,可能把10年甚至20年以后的事情都提前考虑了。某些装备隐藏的性能可能现在并不突出,但是一旦整个体系完备后,就会立即用现成的装备经过快速改造,发挥出比原先高几倍的战斗力。说的是什么呢?就是中平板。中平板是什么大家都明白。而且已经在喷漆。一周绝对可以喷完。下面的步骤大家就都知道了。而一旦出坞,就等于向全球公开了。现在整体看,中平板真是越看越耐看。给人的整体感绝对不亚于戴高乐号,甚至比戴高乐号的颜值还高。这么一艘新船,第一反应就是不上弹射,简直就是浪费了!实际上瀚海狼山认为这么想的,绝不在少数。
中平板成型以来,给人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他那又宽又厚的甲板头部。到目前似乎全球还没有这么方方正正、这么厚的船头。看看美国海军的同类船舶,其头部还是有折线过渡的,也就是船头的中部甲板比较厚,而下部线条在往两侧延伸的同时,有向上的角度,到了船头甲板的两侧,明显比中部要薄一些。相反看看现在的中平板,几乎是彻底的方方正正,一点往两侧收的意思也没有。狼山原本以为这个船头甲板的厚度在3米左右,结果一测算根本就小看了他,居然有接近5米的厚度!就算是排除任何视觉和计算误差,那么也绝对不会低于4.5米的厚度。其实这个4.5米厚的所谓甲板,并非真的4.5米厚度都是钢板,世界上还没有厚度超过10厘米的水面船舶用钢材面板。就算是大型航母的飞行甲板,最上面抗舰载机降落冲击最强烈的特殊钢板,也不过是5厘米左右的厚度。
考虑到在中平板这类船舶上操作的飞机,起降时冲击强度远远不如大型航母,因此判断飞行甲板用钢材的最大厚度会低于5厘米。而现在出现高达4.5米以上的巨大上层厚度,只能说最上面的一层钢甲板下面,除了支撑结构,大部分都是空的。是可以有人员活动和安排其他设备在这里。狼山在其他推文中说过。就算是福特级航母,他内部的大多数有人活动的甲板层的单层总高度也不过2.8米左右。而这个4.5米以上的层高,显眼足够有人在下面活动。但是4.5米分割成两层又有点高度不够。那么为何前所未有的设计的这么厚呢?在具体解释这个问题前。首先要说,就算是美国海军的同类舰艇。飞行甲板下面也是大批住人的。因为两栖攻击舰的内部利用率极高。水线以下全是动力设备。水线附近有很大的船坞舱,而船坞舱上面又是空间很大的机库和车辆库。全船内部远远没有正规航母那么大的人员生活和活动的舱室空间。而两攻在有任务时,携带的人员总数甚至会超过1500人。除了固定船员更多的是准备登陆的临时乘员。这么多的人在下水和冲击上岸以前,是不能长期呆在车辆和气垫船里面的,也需要专门的宿舍、餐厅和活动室。
因此大多数人员舱就在船头部分。而甲板下面的一层,是活动空间最大的,中平板也大致如此。不过厚度到了4.5米以上,还是明显过厚了。有理由合理判断可能在甲板下预留了电弹槽。标准的大型电弹槽是倒梯形,上宽在3.8到4.4米之间。而深度不超过2米。电弹槽的深度尽量不超过所在甲板层的一半,否则会影响整个甲板的结构强度,如果未来预留的电弹槽的深度在1.5到2米之间,那么整个甲板层模块加厚到4.5米以上,是最合理的。实际上如果能电弹射短战机垂满油满弹起飞,然后再垂直降落,那么中平板的战斗力会立即翻几倍。现在没有STOVL,但是若有预留设施,将来启用也非常不得了。等于瞬间多了一大堆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