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美研制的一款战机,号称"空中活棺材",却被苏联当作宝贝
2020-02-27 07:14:26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强大的苏联帝国终于被纳粹无情的卷入战争的漩涡,英法等国终于长长的松了口气,自此,欧洲战局开始出现转机。要知道,在苏联参战之前,欧洲各国饱受纳粹铁蹄肆意践踏之苦,高卢鸡关键时刻掉链子,大跌眼球的早早投降;英国独木难支,本国遭受纳粹的狂轰滥炸,要不是依仗英吉利海峡之利,纳粹的旗帜很可能早就飘扬在白金汉宫。苏联参战,纳粹腹背受敌,大量精锐兵力被牵制在东部战线,大大缓解了西线英法联军的压力。为了让苏联全心全力的参战,最大可能的牵制德军主力,英美等国先后向苏联捐赠了大量军事物资,这里面包括1.8万架各类型飞机,其中大部分是作战飞机。像英国的"飓风"系列和"喷火"系列、美国的P-40和P-39,其中,P-39作为苏联历史上装备数量最多的外援战机,备受苏联士兵的青睐。


P-39是美国贝尔公司研发的一款单座单发战斗机,代号"空中飞蛇",1937年开始研制,仅一年后的1938年就实现首飞,研发速度相当之快。同时,P-39也是美国二战期间相当具有特色的一款战机,其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发动机的布局上,P-39首次采用发动机后置的布局模式,使用通过驾驶员座椅后下方的连轴驱动机首的螺旋桨,这样设计可以将整架飞机重量最大的部分放在飞机重心的位置,使飞机的运动性能得以较大的提升,而细长的机头可以使流线型和视界更好。另外,机体前方空余的地方可以容纳更多的重型军械和前三点起落架,而在此之前,飞机广泛应用的是后三点起落架。这种起落方式有利于地面操作,并能提高着陆速度,这样机翼就可以设计的较小从而增加空中时速。


其次,P-39的空中火力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以P-39D为例,其机翼上安装有4挺7.62毫米机枪,被备弹4000发;机头部安装有两挺12.7毫米协调式机枪,备弹400发;在其下方则是独一无二的大口径37毫米机炮,备弹30发,可谓全副武装,十足的空中火力堡垒。
还有,P-39是当时少有的侧重低空性能,摒弃高空性能的飞机,主要是发动机放弃安装涡轮增压器,这样虽减少了成本,但其高空性能就惨不忍睹了。在太平洋战场上,这一缺点被暴露无遗,日本"零"式战机凭借自身优异的高空性能,经常爬到万米高空,然后对下方的美军战机就是一阵凶猛的火力倾斜,肆意摩擦,让当时的美军苦不堪言,战机损失相当惨重,是实打实的"空中活棺材"。


除了高空弊病之外,P-39的机内空间狭小紧张,飞行员操作不便;静稳定性差,飞行员不易操纵;侧开的汽车式舱门进出不便,逃生困难;结构复杂,维修不便等缺点。
经历太平洋战场的失利,P-39在美军中逐渐失去信心,而且当时的美国航空队有很多机型可供选择,谁没事愿意拿生命去开玩笑?因此,失宠的P-39被无情降级,贬到后方做起了教练机,为美国国内训练新飞行员。


但郁郁不得志的P-39并没有就此沉沦,美苏签订了同盟国武器租赁协定之后,大量P-39作为支援武器被运送至苏联。要么说,天无绝人之路,野百合也是有春天滴。苏联人拿到P-39后可谓如获至宝,他们何曾见过如此先进的战机,浑身上下满满的"黑科技"啊,尤其是凶猛的火力配备,简直不要太符合战斗民族的胃口。至于什么这缺点那缺点,在彪悍的战斗民族面前根本不是事。于是来到苏联后,P-39终于重获新生,从1941年12月到1945年2月,苏联先后接收了5578架P-39,4952架参加了战斗,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