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主战武器非常特殊,那就是空空导弹;特别是空空导弹中的绝对主力,这就是典型的中距弹。比如全球最著名的AIM120系列。欧洲的重型战争马上就要打到1000天,其中各种弹药物资甚至人员损失都是相当惊人的。比如双方合计的人员损失,如果把战场挂了的与重伤丧失基本劳动能力的都算上,恐怕已经超过百万之众!75毫米以上炮弹,被认为至少已经消耗了4500到5000万发。各种弹道导弹加巡航导弹,包括高度制导的火箭弹,也已经消耗了超过1万枚。但是双方空空导弹,特别是中距弹的消耗量,加起来未必够100发。因此导致被确定是中距弹击落的双方的战机,更是屈指可数。如果不是超级大国开了口子,同意往战区输入F16战斗机较为老旧的批次;AIM120中距弹,说不定都没有机会,
图片
在如此庞大规模的战争中实战消耗哪怕一发!要知道AIM120全系列生产的总下线规模,早就超过了2万发。如此大的战争却只消耗了2位数,其他的普通弹药却动辄以千万甚至亿发为单位,这实在是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其实就算是海湾战争那种现代化的大战,空空导弹的总消耗量也只有几十发。这是因为其中一方在战前就让自家的空军大规模的自废武功:要么大批量飞到邻国躲避;要么直接埋入沙漠深处。只有极少数头铁的飞行员驾驶米格25升空作战,没想到还能发射苏制空空最终击落了一架F18。而联军这边因为空中可打的目标本来就凤毛麟角,因此也没有消耗几发空空导弹。而到了海湾战争之后的几场局部战争,同样找不到任何一场是消耗50发以上空空导弹的战例。南亚227空战全过程只打了,
图片
不到一个小时,已经属于21世纪前20年,消耗空空导弹首次超过15发的一场“大规模”空战了。总之空空导弹特别是中距弹,全球一流大国平时生产储备量都是以万发为基本单位,就怕一旦面临顶级大国之间的空中冲突,那么一天之内就会消耗数千发。2万发的储备也不过准备最多打上2个星期;也就彻底决出,谁才是世界第一空中强国了。空中决战的杀手锏式弹药,也就是中距弹不多多生产储备,肯定不行。但是生产出来以后,又发现三十年都没有一次实战机会。而很多顶尖的空空导弹,全寿命储备期也就是二三十年,这是因为制导组件里面的锑化铟等,本身的化学稳定寿命就很有限;而且空空导弹内部都有精密陀螺,一旦加电,陀螺就会高速旋转起来,就无法再复原只能全弹报废。
图片
因此不论是超级大国还是东方大国,对存量巨大的、而且即将过期的中距弹,都是相当的头痛。有人说东大的飞行员每年训练都要发射相对廉价的火箭弹找感觉;除了某隐身重型机之外,包括10C与16号机这些三代半都打过火箭弹。难道不能直接让他们实弹发射12号中距弹,来找到更逼真的、现代化空战的综合体验吗?问题是虽然12号中距弹的储备量很可能比AIM120的2万发还要翻倍,但是这类导弹动辄一两百万刀一发,换成自家货B就是价值千万。一按发射按钮,等于一辆三代主战坦克飞出去了。虽然现在装备水平提升巨大,但也到不了如此阔绰、放开了造的地步。更何况发射中距弹容易,合格的高机动靶子全球难寻。一个完全与中距弹配套的实靶,更是千万打不住。谁有完美的处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