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说3.6万吨级的电磁战列舰项目因为技术难度太大已经下马;还有说法是1.7万吨级的055A可以实现电磁战列舰的大部分功能,因此已经没有必要再发展这类大舰。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是不正确的。从本质上来说,就算是055A扩大吨位到1.7万吨,但是仍然属于大型防空驱逐舰的性质。尽管超级大国已经称呼055基本型为“轻型巡洋舰”,但是长耳朵家是完全不承认的;反倒一直保留着“巡洋舰”这个级别,并且以与正规航母同级别的省级单位来命名。这就是充分暗示不论是055还是055A,都达不到重巡洋舰与战列舰的基本要求与身份定位。重巡洋舰或者干脆说战列巡洋舰的这个舰种,一直保留着位置,是早晚都需要对其研发填补空白的。从技术与作战角色上讲,055A仍然是全攻全守性质的,
第二档的主战水面舰艇;其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大型舰队的大洋防空反潜,其次才是对海对陆的攻击。而3.6万吨级电磁战列舰本身就是完全瞄准于超远距离的对陆对海攻击,基本没有过多考虑自身的全面防御;这一点倒是与大型航母基本一致。电磁战列舰的主战武器大致是3种:也就是超级电磁炮、超级舰载激光与6000公里射程以上的ASBM系统;而其动力核心是全核全电。不论动力还是武器,都是过去所有的水面舰艇甚至是潜艇所完全不具备的。如果运用成熟,那么完全可以替代航母成为新一代的海战霸主。这也是常规动力的055A无论如何努力也达不到的高度。有人说055A既然是全电,那么不是照样可以安装超级电磁炮与超级激光;再把垂发井做深一点,一样可以发射超远程的ASBM。表面上看似乎,
能够做到,但是实际上并不适合。首先是所有常规动力的全电体系都无法满足新概念武器的超级用电需求。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就是大型电磁炮在发射时必然产生的超强电磁脉冲,几乎是无法屏蔽的。如果将其装在普通的水面舰艇上,那么一旦实弹发射,就等于在某个海区人造一场猛烈的雷暴;在数百公里外就可以感应到。而且电磁炮密集发射,也会强烈的干扰本舰的相控阵系统。由此可见在彻底解决脉冲屏蔽问题之前,并不适合安装的任何主力防空大盾上。而3.6万吨的电磁战列舰本身是半潜性质的,可以从水下突然冒出来猛烈开火;发射完毕后又可以快速下水潜伏走人,同时也可以为电磁炮系统自然降温。这些功能都是水线比较固定的常规水面舰艇完全做不到的。一定程度上来说,
DDG1000就已经有第一代半潜隐身巡洋舰的意思。因为其水面暴露部分被人为的大大缩小,只是暂时不能下潜而已。DDG1000的主战武器原本也被定位为2部隐身电磁炮。只不过超级大国海军的相关项目搞不下去而下马了。DDG1000项目的失败是子系统无法突破的失败,但其原始设计思路是有超前意义的。最终也会在超级电磁战列舰上一一实现。之后对所有的现有海战体系都是降维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