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 台獨已凋零 應更自信面對台灣
2016-07-09 11:27:26



民进党至今没有废除或冻结台独党纲,蔡英文也拒绝接受“九二共识”,北京看似减缩对台交流的质与量,但显然也没有收回“还没有答完的试卷”。大陆“似紧仍宽”,重要原因之一是看清楚了独派的本质,看似蠢蠢欲动,市场却在萎缩。蔡英文总统布局2016大选即已修正2012年的战略错误,强调“维持现状”与“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就职一个多月来,在两岸和外交舞台上表现中规中矩,尤其注意规避法理台独的风险。少数台独主张者态度坚定,行动激进,但台湾社会拒绝法理台独的趋势非常明确。

  多元社会的个别凸槌事件很难避免,但新政府确实努力“说到做到”,英国脱欧公投成功,国民党立委试探性抛出“脱中公投”测试内阁,林全明确以“维持现状”应答。事实上,蔡英文就职演说的主要执笔人姚人多早在三年前就直言,“台独”、“建国”已经失去主流市场。陈水扁下台前留下的名言,“正名制宪,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李登辉做不到,我也做不到,不要自欺欺人。”早已历历在目。

  即使风头正劲的所谓“天然独”,也无法掩盖台独的虚幻。主张台独尽管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时髦标签甚至政治正确,但当被问及如何应对大陆武力犯台时,竟然只有26%的受访者选择从军抵抗,与决定认命当“顺民”比例相当,还有14%的人干脆打算逃之夭夭。去年中研院发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更能说明问题,固然有46.6%的受访者主观上倾向台独,但客观上研判两岸终将统一的却达到了49.7%。

  当然,这并不意味统一必将实现。台湾的多项民调都表明,台湾民众的中国人认同持续降低,台湾人认同则再增加。台湾指标民调今年 3月公布的一项有关“两岸同属一中”认知调查显示,即使“一中”指的是“中华民国”,仍有高达60%的受访者表示不能接受,而且年纪越轻越不能接受“两岸同属一中”。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认同决定利益,进而塑造行动。如果台湾社会的台湾人认同持续攀升,作为他者的“中国人认同”继续探底,那么两岸一家亲就有可能破功,台独这个伪命题就有机会弄假成真。

  因此,我们可以藐视台独,却必须重视台湾人的认同问题,防止台湾人认同滑向台独认同。就硬实力与经济力而言,大陆在两岸关系中居于优势,在争取台湾民心方面,大陆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工具,理当更自信。因此,在两岸官方互动机制停摆后,大陆应继续履行“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的承诺,进一步深化两岸民间经济社会文化交往,特别是加强基层民众和青少年之间的往来,扩大两岸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使台湾民众切身感受到两岸亲情,增进台湾人的中华民族认同。

  台湾民间对统一存在疑虑甚至抗拒,大陆应当主动设定议题,譬如提出“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方案,习近平曾表示,台湾实施的一国两制与香港的方案不会相同,这是非常合理的思维。台湾学界及民意机关多年来曾经提出无数统一方案,从早年联邦制、邦联制到近年的统一公投、一中三宪、大屋顶理论,或签署两岸中程协议、国共结束敌对状态宣言等,大陆应研究如何与台湾各种统一理论理念接轨。沟通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台湾民众的感受,努力拉近两岸的心理距离,切忌简单粗暴,真正做到习近平所说“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

  更要注意,台湾认同并非台独认同,民调清楚显示,如把台湾与中国视为对立概念,台湾认同压倒性高于中国认同,不过,如果区分文化中国、未来中国与政治中国结果就迥然不同,文化中国认同度极高,对未来中国也有一定的期望。

  当然,正如习近平所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大陆要加快发展和进步,加强内外兼修,尤其要练好内功,在体制改革发展民主与人权保障上有所作为,尤其人身自由问题需有进步,让台湾人乐意接受统一,让认知两岸终将统一的49.7%转换为支持,统一就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