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上台刚满月,学界普遍认为两岸进入冷和平阶段,对于下半年的两岸关系演变,文化大学国家发展与大陆研究所所长赵建民认为,明年中共召开「十九大」以前,陆方对台湾的施压会更大,而压力可能会转向台湾的外交空间上。
政大国关中心昨(24)日举办「变迁中的两岸关系与影响」学术研讨会,邀集陆、台的两岸关系研究学者进行交流,学者们普遍认为交流仍会持续,但不容过度乐观。
赵建民表示,陆方已在民间交流方面做到最大的缩减,明年中共「十九大」以前对台的压力恐加剧,压力可能转向外交空间上。另外,他直言,民进党推动南向政策是出于选举考量,事实上民间企业早已发生「南向」,政策的经济利益早没有了。
民间交流方面,张五岳表示,陆客来台第1次明显缩减是在「五一长假」,而现在6、7月又属大陆旅游淡季,因此仍有待观察。在陆生来台方面,交换生影响较大,唯一不受影响的是「专升本」的部份,大陆今年已将配额从1,000名增至1,500名,并开放到8个省市。
张五岳认为,两岸民间交流短期一定会受影响,但交流是「硬道理」,他不认为会因政治分歧而影响民间交流进一步扩大。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表示,总统蔡英文的520就职演说虽暂时避免摊牌的危险,过了一关,但仍不容乐观,两岸之间小小事情累积还是可能搞垮一切。他并强调,民共两党需「通关密语」,但陆方不会放弃。
北京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殷存毅表示,台湾领导人对大陆发展的趋势判断是否正确至为关键,他表示,1990年代初期,李登辉曾推动国统纲领、承认「一个中国」的问题,但后来改变原因是他判定中国大陆难以挺过苏联及东欧的剧变风潮。他表示,目前中共对自己的坚持能力、信心、决心,都已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