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一次,14日一次。
习近平奥巴马在最近4天内,通了两次电话。这事,有意思。
在公开报道中,习主席应约与奥巴马通电话,那是有数的。对此,岛叔的邻居——“学习小组”的组长最清楚:十八大以来,一共7次。
七次电话
习奥通电话,必有大事。
第一次是2013年3月14日,奥巴马祝贺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一年后的2014年3月10日,俩人第二次通电话,就乌克兰局势交换意见。第三次是4个月后的2014年7月14日,谈到伊核问题等。第四次是2015年2月11日,奥巴马祝贺中国新年并邀请习主席访美。第五次是7月21日,因为伊朗核问题谈判达成全面协议。
第六次通电话就在12月11日。原以为两位又要隔几月再电话沟通,却不料他们的第七次通电话,竟然是3天后的14日。且最近这两次通电话,都聊到同一件事: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
11日,巴黎大会接近尾声。习奥确认共识,“中美双方要同各方加强协调、共同努力,确保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协议,这对国际社会有利”。14日,《巴黎协定》达成后第一个工作日。俩人又聊到:巴黎大会成功通过了《巴黎协定》,这是美中两国及有关各方加强协调、通力合作的结果。
都是为了《巴黎协定》。达成协定的前夜,中美元首还在通气“共同努力”,达成后又赶紧电话互相祝贺,称事实证明,“两国完全能够在广泛国际事务中开展建设性合作”。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巴黎协定》为啥这么重要?
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对这个协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具有重要历史性意义”。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历史会记住这一天”。
东道主法国总统奥朗德更是激动,“为了达成这个协定,已经等了40年”。
“历史性”、“里程碑意义”,是被用来评价它的最多的词汇。潘基文动了真感情,“从我当上秘书长的第一天起,气候变化就是我的第一优先任务……经过这么多年的讨论和延迟之后,我们终于有了一份协定。”人们对《巴黎协定》的激动,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当年的“心理阴影”。
话说那是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最后却功亏一篑,与会者和世人痛心不已。记忆中,时任总理温家宝的遗憾表情,是如此凝重。会上,“火药味最浓的交锋”来自中美。会议第三天,美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托德·斯特恩刚刚走下飞机就召开新闻发布会,把枪口对准中国,“公共资金,特别是美国政府的公共资金,绝不会流向中国”。他否认发达国家应该为其在工业化进程中累积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埋单”,要求中国采取更大力度的减排目标。”
因此,6年后,在本届大会召开前,许多人的问题是,巴黎大会会否重蹈覆辙?
联手带头
答案非常明显:没有。而且可以说非常成功,巴黎协定。
最大的原因之一:巴黎汲取了教训。哥本哈根最大的教训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摊派行不通。此路不通,巴黎大会则采用“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模式,允许各方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确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
也就是说,兄弟们,不强制摊派了,靠自觉了。自觉这种事,往往靠不住。但,有人带头就不一样了。
谁带头最合适?当然是排放最多的——美国和中国。
2014年,中美两国率先宣布减排目标。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首次公布了各自2020年后的减排目标。2015年9月访美期间,习奥再次联手,发表《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美联手针对气候变化问题出招,示范效应明显。其他国家一看,咱也不能落实后。呼啦啦的,很快已有187个国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文件。
因此,12月11日,也就是巴黎大会闭幕前一天,谈判最焦灼的时候,习奥通电话重申推动巴黎大会成功的决心,而《巴黎协定》一通过,两人再次通话相互“祝贺”,那也在情理之中。从哥本哈根的“交锋”,到巴黎大会的“携手”,中美在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方面,走出了新的一步。
其实,为了这次大会,中国不止与美国一个国家发布联合声明,习主席还亲赴大会开幕式,中方团队也是本着负责任、合作精神和建设性态度参与谈判,整个过程,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全球治理
当然,这背后,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体现。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时指出,中国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为当代国际关系贡献中国智慧,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中国贡献。
10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
中国对巴黎大会的贡献,背后是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的重要尝试。你看,这几年,奥巴马給习主席打电话,聊乌克兰局势,聊伊核谈判,聊气候大会,中国的重要性,显然在增强。伊核谈判,没有中国从中斡旋,很难达成协议。世界上,现在很多事,中美之间要是不合作,很难搞成。
话说回来,巴黎大会的成功,也不仅仅是中美的作用。比如东道主法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国际影响力不容小觑。从2012年9月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法国申办此次大会到2015年11月30日会议正式开幕,三年多的时间里,奥朗德和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在全球各地展开穿梭外交,尤其是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法国领导人言必谈“气候变化”。
法国也会想办法。为了提高效率,便于达成共识,具体谈判事宜由部长级官员承担,协议文本也一压再压,英文文本从今年2月的86页压缩至最终的32页。
所以,巴黎大会的胜利,法国高兴,中美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