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体称,中国10日宣布一系列重磅改革举措,有分析解读,中国是迫于近期与美国的贸易战压力而作此回应。中方对此回应称,中国宣布扩大开放的举措与当前中美经贸冲突无关,中国扩大开放不受外界干扰,外界也干扰不了。
据法新社4月10日报道,在贸易冲突的问题上,华盛顿和北京10日的语调明显有了更多和解意味。美国总统特朗普感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降低进口关税的承诺。
特朗普在推文中说:“非常感谢习主席就关税和汽车业外资限制发表的友好讲话……我们一定能取得巨大的进展!”
在有“中国达沃斯”之称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着诸多国际政要表示:“中国对外开放一定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
中国领导人同时还重申了扩大中国金融领域开放步伐的承诺,他同时还承诺放宽对外资进入汽车、船舶和飞机等领域的限制。尤其是在汽车领域,外国投资者一直被要求与当地企业合资而且不能控股。
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参加了博鳌亚洲论坛。她马上对“消除贸易壁垒的特别措施”报以掌声。她表示:“我们可以很确定地说,贸易是减少极度贫困和推广创新的重要手段。”
另据香港商业电台网站4月11日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1日表示,中方宣布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与当前中美经贸冲突无关。了解中国政府运作的人都应该知道,出台如此众多的重大举措需要反复酝酿、深思熟虑、周密安排,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作出决定。
耿爽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我们一以贯之的立场。去年的十九大报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对下一步中国的对外开放工作做出了规划和部署。
他还说,此次中方出台这些举措正是落实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步骤,是中国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自主开放的重大行动。中国扩大开放不受外界干扰,外界也干扰不了。
此外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11日报道,中国10日宣布一系列重磅改革举措,有分析解读,中国是迫于近期与美国的贸易战压力而作此回应。不过习近平10日说,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
报道称,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10日撰文说,扩大对外开放是中国从自身利益出发“自主酝酿、推进已久”的举措,在历次党代会和全国两会报告中均有提出。
这篇文章说,中国已经完成工业化“赶超”任务,绝大多数产业部门已经成熟,不再需要高度保护。现阶段,中国更需要引入更多竞争压力,以求保持各个产业的活力。
新媒还注意到,《人民日报》客户端也发表评论文章说,中国的对外开放步伐有自己的主张、诉求和节奏,扩大对外开放“绝不会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代价”,中国不会在外部压力下“无节制、无原则地门洞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