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12月7日报道,距离卸任还不到两个月的美海军部长布雷斯维特,近日在美国参议院的听证会上,就应对所谓的印太地区的最新形势,决定重新组建消失在美国海军序列中近半个世纪的“第一舰队”。这个消息一出,作为域外国家的澳大利亚的媒体却争先恐后开始了献媚。而在被布雷斯维特视为将来“第一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的新加坡国内,却是安静的出奇。
在美国当地时间上周三(2日)的参议院听证会上,布雷斯维特表示除了要组建“第一舰队”外,还要将欧洲方面的海军舰队司令部改名为“大西洋舰队”,目地是针对老对手俄罗斯海军。而当提及组建“第一舰队”后的作用时,布雷斯维特这样说到“这将使我们的盟友和伙伴对我们在该地区的承诺感到放心,同时确保任何潜在对手都知道我们致力于守护法治和海洋自由。”
上述言论中的“盟友”与“伙伴”,指的是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而这潜在对手自然是大家都知道的国家。至于最后所谓的“守护法治和海洋自由”,则是美国一贯的荒腔走板。
为什么这次澳大利亚跳的这么欢呢?除了美国盟友的身份和长期以来充当“反华急先锋”之外,他们在布雷斯维特的口中成了“第一舰队”计划的重要一环。在11月中旬召开的美海军潜艇联盟的年度研讨会上,布雷斯维特就认为,当前在亚太地区的美军军力部署严重不平衡,必须要联合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各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的相互协助,才有机会让亚太地区达到战略平衡的作用。
嗅到机会的澳大利亚,在美国国内传出组建“第一舰队”消息后,国内媒体随即就开始了大肆渲染。他们宣称“第一舰队”计划需要地区盟友的大力支持,而澳大利亚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重要基地。不仅如此,在澳大利亚一些“有识之士”的眼中,他们还认为,当前正逢美国政府过渡阶段,为了消除美国政府的疑心,同时又表现自己的忠心,澳大利亚人还应当主动分担起美军驻扎的费用。
不得不说,澳大利亚人的确是殷勤过头了,但反过来讲,他们这么做的目地是什么呢?随着近年来中国海军的发展壮大,特别是远洋作战的能力逐步提高,这就令澳大利亚惶恐不安。他们深知本国海军已经无法抵抗中国海军的步伐,所以加强了与美军的军事合作交流,不论是舆论上还是实际行动中,一切都跟着美国走,他们就可以从中“借势壮胆”,获得那所谓的“安全感”。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回应是:美国现在频频指责他国威胁,这是什麽荒谬逻辑?中国始终坚持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可有人总在渲染一些阴谋论,美国“重启第一舰队”的真实目的,其实是为自己谋求全球霸权。
而这次处在舆论中心的新加坡,表现倒是出奇的安静,官方给出的消息是,并没有就此事同美国方面进行讨论,而在新加坡国内的一些学者看来,此事弊大于利。新美两国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军事合作,与澳大利亚一样,之前的新加坡也是美国的“马前卒”。不仅给美国提供军事基地,而且还在历次东盟峰会上口出狂言,就南海问题对中国频频发出指责。但自从最近几年,新加坡老实了不少,到底为什么呢?
答案就是贸易,虽然2013年我们就成了新加坡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那时的新加坡似乎把这不当回事儿,仗着自己处在咽喉要道上,依旧我行我素。既然不想做买卖,我们只好把合作的意向转向了其他国家,从2016年开始,中国同马来西亚合作建设马六甲港口,又同巴基斯坦合作运营瓜达尔深水港,顺带手投资了泰国的克拉运河等等。这些消息的传出,就彻底令新加坡慌了手脚。
新加坡经济命脉就是港口贸易服务,而在马六甲海峡每年通行的船只中,80%来自中国。新加坡这才明白,自己是拿起石头砸了自己的饭碗,跟美国混,新加坡一点好处也捞不到,所以,在自身生存和经济发展面前,新加坡选择了中国。
不论“第一舰队”重生与否,澳大利亚都铁了心要跟美国步调一致,但代价就是同中国关系交恶,进而导致两国贸易往来逐渐萎缩,最终吃亏的还是澳大利亚人自己,而在这方面,还是要建议澳大利亚学学新加坡,别到时候吃尽了苦头,再来指责中国人如何如何,正所谓“勿谓言之不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