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月份被闪电击中,继而备降起火导致41人死亡的恶性空难发生之后,俄罗斯SSJ100支线客机就大有"一蹶不振"的趋势:不仅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UAC)借着本届莫斯科航展推销SSJ100的愿景化为泡影,SSJ100重要的海外客户墨西哥Interjet廉航公司更已公开表示,将把手中22架SSJ100支线客机全部以市价六折水准"处理出售"。
随后在近日,UAC总经理顾问就明确表示,俄航在雷击空难之后第一时间把事故责任全部推给SSJ-100,而正是这种诋毁造成了SSJ100支线客机的声誉急转直下。
图为俄航运营的SSJ100支线客机机队,俄航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大规模运营该机的航空公司。
令人意外的是,对于UAC的暴怒表态,俄航却突然展现了缓和态度:俄航公开表示能"部分理解"UAC的声明,至于空难的原因和责任要怎么算,那都要等待俄罗斯政府下属机构的调查报告出示之后,才能尘埃落定。
可以肯定的是,这和俄航之前的态度和做法都可以说是大相径庭。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俄罗斯民航业一直对国产大飞机非常抵触……
图为苏联时期的俄航图-204干线客机,对标美国波音757。
事实上,除却49架SSJ100支线客机之外,如今俄航机队已是空客和波音两家欧美大飞机厂商的天下: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如图-204、伊尔-96等仍有竞争力的苏/俄国产大飞机被相继以各种理由踢出俄航机队,而等待着它们的命运大多是封存拆解,唯有极少部分能够有机会重新启封,但也难以回到民航领域——俄罗斯民航业界的老大哥俄航都不要,那还有谁敢要呢?
图为机毁人亡的俄航图-154客机,该机的安全性一直广受诟病。
当然,整个民航业界对苏/俄大飞机的安全性一直抱有疑问,同样这也是俄航对"支持国货"敬而远之的重要原因:冷战时期苏联大飞机的研制过程不够细致,甚至会有为赶进度放松质量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也难以否认。
但真正的关键在于,俄航已经难以在"支持国货"和"正常盈利"之间找到哪怕一个平衡点了。相比起西方大飞机,诸如伊尔-96和图-214等俄罗斯大飞机的盈利能力自然偏弱,油料和零件的耗损程度落后西方5-10年,这自然让俄航账面上非常不好看。
图为俄航伊尔-96客机,该机四发动机的布局使得它无法和波音777等对手竞争。
更致命的是,"国产大飞机不赚钱"的观点早在苏联解体前就已出现,现如今已几乎成为了整个俄罗斯民航业界的共识。
在如此偏见影响下,俄罗斯政府安排给俄航的SSJ100支线客机,就难免被俄航视作阻断财路的"拦路虎",雷击空难说到底也不过是引爆这个火药桶的导火索罢了。
图为俄航的空客A330客机,该机是俄航现役远程航线主力。
有句老话说得好,叫"一口吃不成大胖子",诸如俄罗斯等国家在大飞机领域的后进努力也是如此。SSJ100支线客机必定需要实际的运营,乃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达到完善水平,继而和西方先进产品相提并论——指望它一步达到同行的水平,那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但如今摆在俄罗斯人面前的,就正是这个死结一般的难题。就因为些许利益,俄罗斯航空制造业和民航业两大利益集团互不相让,甚至不惜破口大骂,背后的困窘足可见一斑……而事情到了这步田地,就已经不再是大飞机声誉好坏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