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军航母山东舰的动向,吸引了大量的关注,作为我军首艘国产航母,其满载舰载机以实战状态,从巴士海峡进入第一岛链外的西太平洋海域展开实战训练,证明了我军目前已经有2艘航母形成了全部战斗力。同时当然也是在正告宵小,解放军的建设发展一日千里,任何的挑衅都是没有意义的。
图片
美军在亚太地区加强了其舰载航空兵力量的部署,尤其是加强闪电航母的部署
但作为全世界航母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西太平洋海域当然也不会就只有我军的一艘航母。美国人最近在半岛与南海方向都小动作不断,上月与日韩进行的数场联合演习,将美军整个亚太可用的舰载航空兵力,基本都集中到一岛链周边来了。
最北面美国号与马金岛号两艘两栖攻击舰,正带着F-35B在日韩之间的海域活动,东面常年驻扎在日本的里根号航母打击群,也正在做出航准备,再加上台媒通报里已经赶到台东外海的尼米兹号,以及准航母出云,美国及其仆从国们,现在在西太那是5航母齐聚。
而山东号本轮出远海进行实战化训练,毫无疑问就要直面对手们的这5艘载机舰,展开一系列练兵任务了。我军这几年反复强调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反过来说现在辽宁与山东两舰频频出第一岛链,在菲律宾海展开演训任务,也是将这一片海域当成了未来冲突爆发时,我军舰载航空兵力量的主战场,在这一片海域当中对抗军事介入的美军各军兵种力量。
肯定有人想争论,不可能的这两艘航母,比起美国海军的超级航母们差远了,两舰舰载机合起来也没美军一艘超级航母多,那就是近海用一用差不多了,实战不可能出岛链的。那你近海用为什么还要造航母呢?岸基航空兵缺这几十架舰载机,还是缺那几个机场?
航母作为一种航空作业日架次能力与单架次质量,都远不如岸基机场的平台,能且只能用于岸基航空兵无力覆盖的远海范围的作战。那有人自然就有个问题,面对战时美军与盟友的绝对优势的大小航母数量,航母编队间的舰队决战该怎么打?
图片
这个问题就一个答案,不打;不管是我军还是美军,都没有什么强意愿,去用航母与航母打一场斗兽棋式的舰队决战,甚至能说航母部队在双方手里,都算不上海上战役理论所构建起的体系当中的核心。
‘体系对抗’这个词,是很多军迷非常喜欢挂在嘴边的一个概念,那中美之间在第一岛链外的海战,怎么就想不起来这个概念了呢?美军的海上战役理论是什么?其中核心兵力是谁,指挥链是什么样的,航母打击群在其中起到什么地位?我军的海上反介入作战的战役理论又是什么,面对的主要威胁是哪种,航母主要为了解决哪些问题?
对我军前出的航母或者其他水面舰艇编队而言,美国航母打击群当然是个重大威胁,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威胁。就好像我军在反舰作战当中讲联合远程火力战,以火箭军为打击力量的主体一样,美军在反舰作战当中讲的是攻势水面战,作为反舰战役主体的是空军的轰炸机,战役的组织与指挥权也在空军。比起海军航母有限的架次出动能力,以及单架次火力投送能力,空军战略轰炸机一个波次所能构成的饱和火力,才能有效的进行战役反舰。
相对于美军的攻势水面战,以及现在发展当中的分布式杀伤,我军在包括海上战役在内的一系列反介入作战当中,则讲一个海空火联合遂行远程火力战。这个联合指的是OODA的全环节联合,这个远程火力讲的是包含火箭军常导,空军轰炸航空兵与战役战术飞机,海军水面舰艇与潜艇在内的全部火力要素。从侦察到目标指示到打击到毁伤评估,全流程的联合作战,不存在单一要素面对单一要素。
图片
与美军那种将战略轰炸机与航母并列不同,我军这里航母乃至航母编队,都不是独立要素,在反介入作战当中也基本不会独立遂行战役。航母及其编队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强化远程火力手段脆弱的杀伤链,同时提供一种杀伤链更短,具备自察自打能力的打击手段补充。从具体任务上说,航母主要承担在岛链外展开侦察,帮助火箭军常导部队与其他航空兵力量建立火控参数等任务,并为舰艇编队提供防空掩护,而打击能力仅保留战术级反舰能力作为自卫手段,就完全能满足需求。
如果再向如何打赢落实,那其实就是个我军的航母能不能解决主要威胁,能不能完成战役任务的问题了。主要威胁上说那核心就是防空,防战略轰炸机的空也防其它的,不管是航母起飞的还是岸上起飞,经过空中加油赶来的战术飞机的袭击,这个角色实际上并不需要过大数量的舰载机,能有预警机维持常态化空域监视,舰载机数量与出动能力,够维持2-3个4机编队的巡逻就基本够用。
战役任务我们刚才也说了,核心就是态势感知能力的问题,如何提高洋上搜索的效率,如何在电磁信号管制的情况下有效的寻找敌人,上报火控参数,并掩护自己避免被找到,这是长期以来我们航母出远海都在练的事情。对面有1艘还是5艘航母,与我们的航母之间都没有必须要打决战的关系,人类又不是野兽,为啥要天天想着斗兽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