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军工,总会有人拿发动机说事,说什么心脏病大半个世纪解决不了;说什么中国的战机离开俄罗斯的发动机就都上不了天;还有人说歼20至今没有配备涡扇15,不能超巡,就不是合格的五代机云云;甚至连阿三和越南也拿歼20的发动机来说事安慰自己!
但是,不论是我们内部自信心不足的人、少数习惯对美帝跪T的人,还是故意唱衰我们的人,甚至我们的敌人和对手,似乎都不懂得“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
说“太行不行”的人,根本就不懂发动机研发的基本规律。太行的原型机,在早期确实可靠性不高,但是却比美苏当年三代大推的早期型号,却是好太多了!
美苏因为早年三代大推的可靠性差,摔机无数!而太行装备至今,却从来没出过大故障!有人说太行没大故障是因为装备数量少,或者干脆有问题就停飞。但这也是十几年前的“老黄历了”!现在装备国产太行的主力战机飞得满天都是,而且就连单发的歼十,都已经首次装备矢量大推,已经进行试飞!谁还敢说太行的各类型号,总装备数量低?若说停飞,美国空军早年的F15,才是名副其实的“机库皇后”!
航空大发是集科学技术和工程经验最高水平为一身的高精尖项目,是一国工业底蕴的根本性体现。目前全世界能造航空大发的国家就三个——中美俄!欧洲和日本再自诩自己的工业底子好,但欧洲最多也就玩玩军用中推,而日本人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完整的现代航发工业。中美俄大推的技术路线和起点,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因此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波折,也大同小异,只要长期坚持不懈,不断的投入和完善技术细节,最终都有所突破。而中国在这方面,目前的成就相对美俄,代价反倒是最小的。
说到底,国产太行早就“很行”了!“行了”之后,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产量行不行?网上一直有“由于缺少高级技工和因尖端材料供应紧张,太行改进型号产量上不去的报道”,这个说法可能也有七八年了。那么到2018年的春天,太行各型号的产量到底如何?能不能满足海空军的需求呢?直接答案肯定没有,但却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公开财报,进行合理推测,结果让人非常振奋!
中国海空军的所有战机和国产配套发动机都是中航工业的产品,中航至今没能整体上市,但其中的各下属分公司,上市的却不少,下面看看关于已上市航发动力公司的最新财报!
最新报告期内,航发动力公司在2017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22,555,003,098.06 (225亿)元,同比增长 1.52%,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实现收入 18,949,319,037.86 (189亿)元,同比增长7.46%,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 959,994,252.08 (9.5亿)元,同比增长 7.78%。
2017 年,黎明公司,总营业收入 1,141,328.43 (114亿)万元,同比增长 14.46%。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报告期内公司1,051,660.39(105亿)万元,同比增15.27%。实现利润总额42,639.09 (4.2亿)万元,占航发动力合并报表利润总额为 35.40%。
黎明公司,也就是军迷常说的位于辽宁沈阳的“歌星”厂,是太行和峨嵋等大推的主产地。其营业收入占航发动力总公司营业收入50.6%,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收入占比55.5%!可以看出黎明是中航发绝对的中流砥柱,营业收入114亿多,已经跨入百亿级营收企业。业绩不是大风刮来的,产品和销售肯定是双过硬的,质疑黎明的主打产品,太行大推的声音可以销声匿迹了!
黎明业绩中,纯发动机及其衍生产品业务,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造太行(含最新的峨嵋)和卖太行以及修理发动机的总营业额是105亿元,按照当今汇率,折合美元大概16.6亿美元。
按照现在美俄单台大推,在国际上的售价大约350到450万美元,均价400万美元算的话(其实卖给自家的军方,肯定比出口价便宜的多,在此,价格只往高里算),能年产410台以上!当然,这个16.6亿美元不可能全是造太行,修太行也是要钱的!
就算是造太行、卖太行的营业额只占一半,去年也应该造了205台!可见2017年的太行(含峨嵋)各改进型号,总产量确实不小!
最近网上同时传出,已经或者至少是逐步停止采购AL31F的消息,看来也不是无的放矢!
实际上,若将黎明厂的营业收入114亿,和成飞公司2017年的总营业收入200亿,比较一下,就立即可以看出,黎明114亿营收规模,是多么的可怕!
2017年,成飞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成为国际航空工业“200亿俱乐部”的新成员,公司经济规模、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要知道,成飞的业绩,是包括从军机一直到工业洗衣机的。就算200亿营收全算成军机,200亿人民币相当于32亿美元,若将歼20和歼10价格平均,卖给自家海空军按照5000万美元一架(这个价格不能再低了),相当于成飞一年造了64架飞机。而实际上,2017年成飞的总产量,大体就是60这个数字,上下浮动空间不大。
一台大推航发的价格,基本只占一架完整三代半以上单发军机的10%到15%,而黎明厂仅仅靠造发动机和修发动机,就能占到成飞这种整机大厂总营业额的一半还多,这恰恰说明黎明厂2017年的发动机产量,确实惊人!
205台太行改(含峨嵋),扣除备用,也可年装备双发重型机80架以上!已经基本与目前国产重型机的年总产量一致!
到2020年,预计黎明厂的年产量应该达到300台以上,可满足所有国产主力战机对大推力发动机的需求!国产战机将全部用上强劲的“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