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吨级的飞翼体战略隐身轰炸机至今不公开露面;一方面在于所有的王牌不能一把就出尽,总有一个经过长期博弈、最终战胜强大对手的曲折过程。另外一方面,恐怕也在于其技术参数屡次升级,导致用户的需求,不断随着技术积累的过程而水涨船高,让研发生产单位不断加码的良性循环。其实这类现象最近十来年,绝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近乎形成了普遍现象。比如外界已经可见的、在主战水面航空平台上,早年的所谓048工程,仅仅是标排48000吨,满排6万吨左右,能携带2部蒸汽弹射器,可以操作30架中型舰载机就非常满足了。万万没想到在现实中,上来就是2艘超过6.5万吨的翘头。此后终于可以开工7万吨左右的蒸汽弹射纯平版本之时,结果又来了一个蒸改电的巨大突破!只能中途暂停,
重新设计。最终搞出来的,就是所谓8万余吨的、全球最大也是最强悍的超级常规平台!而大型飞翼隐身战轰不断升级的路线图很可能大致如此。虽然对外界从来没有直接披露,但是却一贯是有蛛丝马迹可循的。从一开始立项,也许仅仅是看齐B2的基本标准,也就是170吨级满载起飞,内油航程1.2万公里,载弹30吨。结果一旦实际开始搞,却发现仅仅大型隐身飞翼的气动与飞控,都是天书一般的复杂深奥。就算是B2本身,也从来不敢超过140吨准满载起飞,只能起飞后再多次空中加油。即使如此小心,还因为起降期间地面气动控制的复杂而先后坠毁过至少4次。到了后来,干脆退步到只搞满载120吨级的B21。而新兴大国,有可能会先搞定双发版,120吨的型号;再去全力突破190到200吨级的,
超级型号。而就算200吨级的目标型号彻底突破了,也会发现仍然不够用。这就在于目标轰炸区域都在1万公里之外,而且基本不能直飞。况且也没有阿拉斯加、关岛与北澳这种战略桥头堡。如果想无依托安全往返北美大陆腹地,内油航程就必须在2.5万公里以上。这不用说是类似B2的水平,就算当今体量最大、270吨满油起飞的图160都做不到的。到此时有人会说:打击北美大陆腹地,可以直接用洲际导弹;常规打击也可以用空天次轨,为何一定要用常规隐身大飞翼?这就在于用洲际导弹等于全球掀桌子,而空天次轨也属于准太空武器,同样是近乎完全掀桌子。而用可以直达往返的超级大飞翼,一定程度上并一定是直接投弹轰炸对手本土;有时候在洛杉矶与圣迭戈的领海线之外慢悠悠的转上几圈,
图片
引发对方的全民心理崩溃,甚至会比当即投掷炸弹效果更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就要研发一种起飞重量至少300吨级的超级隐身大飞翼,实现3万公里的直飞不间断往返航程。除了体量够大,还要尽量采用足够省油的大推力双发。因为只有双发才能轻易的凭内油直飞2.5万公里以上,这已经早就被777所证实。但是大直径、省油的双发还需要内嵌布置,仅仅一个共振问题也是天顶星的难度。好在当今国力之下,有需求就没有研发不出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