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AEA电战系统——中国海军最新电子战“咆哮豹”
2017-01-21 08:17:05




中国海空军主力战机新飞豹子曝光最多,飞豹是歼轰机,对地对海攻击时易受敌方防空系统攻击,如果没有强大的电子压制手段,是很难飞回去的。新飞豹在前不久南海舰队的大型战役级演习中分秒不差到达目的地发动超视距远海攻击, 8发8中!
并且在电视画面中特意给了新飞豹左右两个神秘吊舱的正面照和仰视画面,吊舱清晰可见,可见寓有深意,并非偶然泄露!对于这两个神秘吊舱,引起了各方广泛注意,有人猜测这是中国的电子战“咆哮豹”,类似于美军的EA-18“咆哮者”电子战机。


那两个神秘吊舱——中国版AEA电战系统,这才是新飞豹的真正秘密。
因为,这可是连美国人都多年前试验的尖端技术,美国用F-18改装的咆哮者电子战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战机,曾经在模拟空战中成功击落空中王牌F22而名扬天下。
AEA电战系统
现代战争中,电子支援已成为与火力打击并重的一种“特殊突击样式”。从1971年起,EA-6B“徘徊者”战机就被美海军用于压制敌人的电子活动和获取战区内的战术电子情报来支援攻击机和地面部队。

后来波音公司在2001年改装了新的EA-18“咆哮者”电子战机,携带两个副油箱、3具ALQ-99电子干扰吊舱和2枚AIM-120中距空空导弹完成了首飞。最终于2015年完全取代EA-6B,使EA-18G当之无愧地成为美国海军电子攻击力量的砥柱中流。作为一款名副其实的电子战机,EA-18G拥有十分强大的电磁攻击能力。凭借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为其设计的ALQ-218V战术接收机和新的ALQ-99战术电子干扰吊舱,它可以高效地执行对面空导弹雷达系统的压制任务。以往的电子干扰往往采用特定波段或者全频干扰,但这样会造成自己也通信阻塞。而EA-18“咆哮者”电子战机可以自动根据目标的电子频段进行选择性阻塞干扰,而自己通信不受干扰。EA-18G可以通过分析干扰对象的跳频图谱自动追踪其发射频率,并采用“长基线干涉测量法”对辐射源进行更精确的定位以实现“跟踪-瞄准式干扰”。此举大大集中了干扰能量,首度实现了电磁频谱领域的“精确打击”。采用上述技术的EA-18G可以有效干扰160千米外的雷达和其它电子设施,超过了任何现役防空火力的打击范围。不仅如此,安装于“咆哮者”机首和翼尖吊舱内的ALQ-218V战术接收机还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在对敌实施全频段干扰时仍不妨碍电子监听功能的系统,这项功能被厂商称为―“透视”。

EA-18G的AN/APG-79型机载雷达由雷锡恩公司设计制造,这种具备电子对抗能力的雷达采用了与第四代战机F-22A、F-35相同的“有源电扫阵列”(AESA)技术。这使得“咆哮者”,可以轻易地在使用雷达的其它功能时分出一部分C/R单元对敌进行离散的干扰压制,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
EA-18G不仅拥有新一代的电子对抗设备,同时还保留了F/A-18E压全部的武器系统和优异的机动性能。因而可以这样说,“咆哮者”既是当今战斗力最强的电子干扰机,又是电子干扰能力最强的战斗机。
中国AEA电战系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对比中美两国最先曝光的电战机,我们可以发现飞豹电战机更为简洁实用+高效,中国飞豹电战机只需挂两个作战吊舱,有较大的剩余载荷可以挂副油箱增大航程,也可以挂导弹武器进行空地或空空作战,作战威力不减。相比之下,美国F-18电战机两翼和机腹挂三个大型吊舱,两翼尖还有两个小型吊舱,加上庞大的副油箱,显得比较笨重,作战余力不大,并且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当然,F-18电战机是专业电战机,功能全面。飞豹电战机则是模块化配置,挂上吊舱就可以为编队作战场电子压制和空中指挥,后勤维护比较简单,费效比高。

最重要的是,中国通过飞豹AEA电战机的研究,可能已经掌握了以前只有美军才有的‘全频段干扰“技术和全频干扰下”透视“通信功能。如果中国掌握了‘全频段干扰“技术,就必然会掌握全频干扰下”透视“通信功能,这种战时电子信息单向透明绝对战场优势,威力不言而喻!并且,这种模块化的AEA电战系统,运用三代通用技术,也可以配置给歼十/歼-11/轰-6K/歼-8F等中国新型战机,同样达到战场的绝对遮断!中国拥有这一技术,那么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就可以事半功倍,作战效能比增大十倍乃此数十倍,完全可以形成战时“一边倒”的局面!
看到越来越多的三代机挂电子吊舱,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AEA电战系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