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隐身战斗机的对外推销并不是特别着急?
2022-01-01 01:20:51



有一种说法是,某型单发中型机的最新改进型,如果没有外挂,也就是不带副油箱、武器挂架和空空导弹或者炸弹,单纯是机体本身在飞,其正面的雷达反射指标,已经非常接近隐身机的雷达反射指标范围。主要原因是机体采用腹部进气,而且有鼓包的遮挡,因此直接消除了正面的最大雷达反射来源。也就是如果进入进气道的雷达波可以直接扫描到发动机的前风扇,因为风扇在飞行中是时刻转动的,因此其雷达反射信号极其强烈,远远强过任何机体表面相对固定的反射面。比如B52这种传统的大型轰炸机全部表面积加起来都没有1500平方米,但是其正面的雷达反射指标却相当于1500平方米自然金属球体的反射幅度。主要就是因为B52有八个之多的发动机,每个发动机的前风扇都是最强反射物。同样道理,进气道直接暴露发动机风扇,




也是米格29、苏两拐一直到苏57都降不下反射指标的根本原因。而中型单发机无任何外挂时正面反射指标接近隐身机的第二个隐身原因,在于其涂层中增加了细微的隐身材料成分,而座舱正面也有一定的隐身处置。毕竟现在专业的高端隐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有些现成的技术也可以向非隐身机和半隐身机下放,于是过去的非隐身机可以做到接近半隐身机的水平,而半隐身机可以接近全隐身机的指标。不过作为专业战斗机,如果没有任何外挂显然不能进行现实中的对空对面战斗。要实际作战还是要挂上两个大型副油箱,起码4枚中距弹和2枚格斗弹。当然如果是近距离巡逻,则可以只挂2中距加2格斗。而现在的最新式格斗弹其实已经接近中距弹,毕竟最大射程已经高达30公里。而最先进的中距弹其实都已经是射程120公里以上的远程弹,




某单发中型机如果只外挂4枚导弹,那么正面的雷达反射指标仍然不大,实际测量后发现明显小于大多数同代三代机或者三代半的正面反射指标,因此一定程度上算具备外挂战斗力的半隐身机。不过如果要真正做到标准的隐身机,还是必须首先解决所有武器内置的问题,必须有容积较大的内弹舱。而某单发中型机是否最终升级到这类版本,也就是所谓的D型,还需要后续观察。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新状况,这就是未来几年,某单发中型机极有可能出现对外销售火热大卖的情况,估计头一波200到300架的订单量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那么在F35已经在全球攻城略地多年,已经销售出去四五百架的情况下,如果暂时只能算半隐身机的某单发中型机大卖,是否会抢占自家隐身机潜在的海外客户资源?其实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来,



这个问题并不需要特别担心。当今全球关于新一代战斗机的装备现状,导致自家隐身机的对外推销并不是特别着急。也许有人很难理解这一点,毕竟F35已经在全球销售出去快500架了,如果自家的隐身机再不对外大规模推销,如果再过10年,岂不是全球的隐身机市场全部被F35占领了?这种担心有必要,但实际远远到不了那种程度。其实不妨看看当今F35这种标准隐身机在全球的销售实际。除了超级大国本身,F35海外用户的第一档是以色列,第二档五眼联盟成员,第三档日韩,第四档是欧洲北约成员国;主要还是西欧和北欧的富国,那些即使已经加入北约的东欧国家,都暂时不是F35外销的考虑对象。而目前已经拿到F35或者即将拿到F35的海外用户,其实并不是每个都面临激烈的国际博弈环境。比如像五眼联盟成员,




几乎全部都是单纯追求一个继续保持所谓的空中武器国际领先,也就是继续作为超级大国的一类盟友而自然沾光;他们都没有必须拿到隐身机然后立即就去作战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先进而先进。以色列的情况特殊。必须时刻保持武器对周边领先一代甚至两代。但是以色列国家太小,并不支持全球野心。保持先进首先是为了自保。再看看同样拿到F35的西欧和北欧国家,他们暂时也没有特别着急的战略环境。在整个欧洲,甚至没有另外一种对立的隐身机进入现役而成为欧洲版F35的第一作战目标,大部分也是为了表面的先进性而采购F35。由此可见,真正需要拿F35面对最激烈的隐身机竞争的,其实只有东亚方向。而东亚的日韩可以买到的F35的总量都有限,必须超级大国亲自上场才能压住基本的阵脚。




于是F35目前的销售局面就导致了一个悖论。也就是大部分当今已经拿到F35的海外客户,都是富裕的发达国家,但是其中90%以上都没有拿F35马上就去打仗的需求。他们采购F35,很大程度上是纯粹为了面子好看,说白了还是满足发达中小国家自带的长期傲娇和自我陶醉感。相反,真正面临极其激烈的地缘博弈,甚至时刻有战争风险的地带,比如常见的中东海湾地区,南亚次大陆。欧洲东部边缘,北非个别地方。到目前为止反倒没有采购到任何一架F35,也没有任何其他的隐身机销售到这些地方。而这些地方本身却是急需隐身机来提高自己的防卫能力,是马上拿来就要打仗的;甚至有些地方还正在打仗。以上这4大高风险地缘板块中,绝不缺土豪国家,对F35或者其他隐身机都有批量采购的实力,却最终一架没买到,背后原因就很值得思考了。



而如果现在就向以上4大高风险板块的任何一个地方大力推销隐身机,那么也许可以获得一些销售利益,但此后一定会带来更大的伴随风险。最大的风险其实是为F35的销售同时做了大促销。这种风险在个别区域,比如南亚,附带的伴随风险还特别大。因为如果把自家的隐身机积极销售到南亚,那么南亚的另外一方,必然会铁了心批量采购F35,不但会让自己在另外一个战略大方向上也面临F35的威胁,还会改变国际博弈的大局,毕竟谁买F35就等于彻底成了超级大国可以任意控制的马前卒。而如果此时仅仅销售半隐身机,那么南亚方面装备F35的时间至少还会推后七八年甚至十年以上,这就是对关键战略利益窗口的把握,其实比单纯几十亿美元的隐身机销售款更重要。当然半隐身机的大批外销同样利润丰厚。其实对西方富国之外的全球热点地区,




能批量采购到半隐身机已经非常不错。毕竟大部分亚非拉国家,目前连喷气战机都没有普遍装备。因此先进的半隐身战斗机,至少还有15年以上的销售窗口期。当然如果有地缘博弈不那么激烈,而资金条件又非常强大的土豪客户,不想被F35所控制,需要买到另外一种先进的纯隐身,也是绝对有现成的货架产品可以选择。因此今后半隐身机和隐身机可以平行推销,两不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