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和普京握手的莫迪
近日,据媒体报道,为了一雪被巴铁战机暴揍的前耻,印度最近宣布将斥资1700亿美元干大事,抛出天价大单购买多国先进装备,在未来进行军队的彻底现代化,这引发了巴铁和印度邻国的警觉,看来莫迪终于一条道走到黑,迈出危险一步了,对此巴铁表态称:这是一条不归路,不过这也会被巴铁造成巨大压力,请求大国支援的同时。

图为最终难产的卡佛利发动机
长期以来,印度的军工产业一直处于一种奇怪的状态,一方面叫嚣亚洲第一,上马了大量的先进项目,另一方面却大量购买外国装备,几乎将整个军队的现代化都押在了进口上,直到今天,印度人还抱着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买办思维,哪怕是所谓的“国产”项目,也成为了充斥着外购技术的四不像,至于真正的国产装备,印度除了近期亮相的微型装甲车之外,就没有什么摆的上台面的东西了。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印度似乎对改变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兴趣不大,似乎还乐在其中并且引以为傲,在印度人看来,自己只需要付出金钱就可以购买全世界的顶尖装备与最高技术,何必像自己北方的傻邻居一样累死累活当裤子自己搞开发呢,更何况先进武器也不一定需要买下来,暂时买不起还可以租,总之钱没了再去赚,人为了开发一点无关紧要的装备累坏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图为堆砌了外国技术的阿琼坦克
事实上,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度在军工业上,是基本和中国处于同一水平的,而且由于三代机LCA立项相比歼10更早,在技术积累上略有优势,但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几乎同时出发的两国一个成为了军事大国,而另一个成为了军火市场上人人可宰的肥羊,更可悲的是,印度成为了肥羊而不自知,购买军火时大有中东一票油霸的派头,就差在脸上写好了“用多少钱才能把敌人砸倒”而全然不顾国内糟糕的发展水平。
就算印度最终靠买,打造出了一支称雄南亚的现代化军队,没有本土工业体系的支持,这支军队将注定是短命而脆弱的,面对拥有良性循环的军工体系的国家,印度也许可以依靠购买的顶尖武器获得暂时的优势,但是一旦战争进入残酷的消耗状态,就算交换比难看一点,损失大一点,印度有限的装备也会被消耗干净,而在战争时期,平时顺利的军火贸易渠道是很容易被堵死的,几次轻松的外交运作,乃至最简单粗暴的高价抢购,都能阻止印度从外国获得武器。

图为印度仿制萨姆6的天空导弹系统
长期依赖外购,导致印度军队现在连子弹都难以自给自足,而买出来的军队,战斗力是永远没有造出来的军队来的令人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