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海战怎么打?载入史册的夺岛大战(下)
2024-03-02 23:42:36





引子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问题,一种是可以讨论的,一种是没法讨论的。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就在于它是一个基于事实的问题还是一个基于立场的问题。

比如说“地球是方的还是圆的?”这类问题就可以讨论。随着技术的进步,真理会越辩越明,最后放个卫星上天一看便知。



但“这个东西是你的还是我的?”这类问题,那就没法讨论了。

在这类问题上,双方都有说不完的理由,永远不可能掰扯清楚。最终一锤定音的,要么是拳头大的那个,要么是警察叔叔。

国际社会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这种基于立场的问题。

图片

就拿英国和阿根廷的马岛争端来说。

阿根廷从反抗殖民入侵的角度出发,认为英国在1833年对马岛的军事占领是非法的殖民入侵,所以现在应该把马岛还给自己。

英国则从“既成事实”的角度出发,认为阿根廷自建国以来就没有真正对马岛进行过实际控制,马岛自有“岛情”在此,现在应该让马岛上的居民自己决定岛屿的归属。

英国的这个理由看起来颇为“人性化”。

但现实是马岛因为长期被英国实控,所以上面住着的几千人基本上都是英国移民,让他们去决定马岛的归属,结果可想而知。

马岛居民:

图片

这种“又当又立”的操作,老牌帝国们早就玩明白了。

而其他各国认为谁说的有理,完全取决于各国自己的立场。

拉美国家除了跟阿根廷有领土纠纷的智利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支持阿根廷。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都站在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对外部势力干预美洲事务的立场上。

而西方列强都是殖民大佬,再加上老大哥美国已经明牌力挺英国,自然大都支持英国。

图片

又因为当时的世界正处在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时期,所以西方支持的国家,东方就会尽可能的反对,尤其是东方阵营中的反殖民主义者。

从这个角度看,英阿马岛战争是有可能引发东西方阵营大对抗的。

不过它最终并没有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因为自始至终,东方阵营对阿根廷的支持都只停留在口头上。

图片

这倒不是因为东方阵营怂,而是因为当时的阿根廷啊,他是西方阵营中的一员。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阿根廷的操作有多骚,自己身为西方阵营中的一员,硬是跟自己的同门师兄杠上了。

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自上任以来就靠着反共和舔美两大技能赚取西方政治资本。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一直就没有跟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进行过什么深入合作。

现在掉坑里了才想起来摇人,那效果基本就跟微信的“摇一摇”差不多了。

图片

东方阵营这个时候就算想帮他,也没有现成的渠道可以发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联合国里帮他吆喝两声。

但再多的吆喝,也没办法把他们的“贝将军”号万吨级巡洋舰从海底拉回来了。



一起摸鱼?

马岛,阿根廷是4月2日占的;万吨级巡洋舰,阿根廷是5月2日沉的。

在这之后,主力尚存的阿根廷海军就给自己放起了长假,高高挂起了免战牌。

图片

此时马岛海域还在正常营业的海军就只剩下英国皇家海军。

对手摸鱼摸得这么彻底,英国人是想不到的。

当时的英军仍然认为阿根廷舰队会卷土重来,所以他们对封锁马岛这个工作一点也不敢马虎,整支舰队都出动了。

所谓“封锁海岛”,一般就是通过军舰巡逻的方式,把所有往该岛运输物资的舰船阻拦在外。

英国人虽然不知道阿根廷海军的葫芦里装着什么药,但通过美国卫星的监控,他们可以确定阿军的主力战舰目前还停泊在港内,所以在海上巡逻的英国舰队暂时只需要担心来自阿根廷空军的威胁。

针对这个局面,英军就在主力舰队前方30多公里的位置安排了他们最先进的防空驱逐舰来放哨,这个角色称之为“哨舰”。

图片

把几艘防空驱逐舰孤零零地扔在前面放哨,其实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对于一支现代舰队来说,放哨的最佳人选是“视力更好”的舰载预警机。而军舰互相之间则不应该离得太远,不然就容易陷入孤军作战的险境。

但正如上集提到的那样,英军的两艘轻型航母无法携带舰载预警机,所以只能把防空驱逐舰单独拉出去放哨。

图片

英军敢这么操作,也跟阿根廷海军闭门不出有很大的关系。

担当“哨舰”的军舰为英国的42型驱逐舰。

该型战舰满载排水量4000多吨,装备有英海军引以为傲的海标枪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射程40~70公里,是英国舰队的防空中坚,在水面舰只中的地位仅次于航母。

图片

此次远征舰队总共带了三艘,分别是“谢菲尔德”号、“格拉斯哥”号和“考文垂”号。

如果阿军的飞机杀过来,就会首先被这三艘前出的防空驱逐舰发现,然后遭到海标枪防空导弹的拦截。

如此一来,主力舰队自然就高枕无忧了。

那么阿根廷的飞机会不会杀过来呢?

不好说。

当时的阿根廷空军正面临着一个灵魂拷问:

咱要不要跟着海军一起摸鱼?

图片

对于阿根廷来说,本来合理的作战方式是这样的:

本方舰队出港迎敌,英国舰队被迫收缩阵型,撤回单独顶在前面的防空哨舰。

在这个情况下,阿根廷空军的攻击效果就会好很多。

而一旦空军的攻击得手,阿军舰队就可以趁机杀过去歼灭或击退英国海军,夺回制海权。

但海军的龟缩让这个设想彻底破产。

海军不出来,对方的防空驱逐舰就可以心无旁骛的对付本方空军。

图片

而且就算空军突破了对方的防空网并取得了一些战果,也会因为海军的缺席而无法真正夺回制海权。

所以摸鱼这个事,其实是有传染性的。

一个组织里只要有一个部门摸鱼,就会导致N个部门的工作失去意义或者事倍功半。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部门如果选择破罐破摔也是合理的。

图片

然而阿根廷空军在把海军骂了一通后,还是决定自己杀出去。

为什么呢?

很简单,因为阿根廷是他们的祖国。

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人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总会有一些人在大义面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国难当头,退无可退。

当然了,勇敢不等于蛮干。英军有强大的防空火力,如果按常规的办法直接飞过去,那就等于给英国人送去个活靶子。

孤立无援的阿根廷空军必须找到破解之法。

图片



胜天半子

5月4日,也就是阿根廷“贝将军”号被击沉的两天后,阿军侦察机捕捉到了英军哨舰的航迹。

不过英舰并不紧张,巡航的军舰被敌军侦察机发现是常事,如果阿军真的派了战机过来突袭,那么雷达上自然会有所显示。

而英舰的防空雷达上一直无事发生,这说明阿根廷人并没有真的把战机派出来。

图片

这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哨舰之一的“谢菲尔德”号暂时关闭了防空雷达。

它为什么这么做呢?

那个年代的电子设备不像现在这么先进,电磁兼容性比较差,很容易互相干扰,特别是雷达这种大功率电器。

所以每当英舰要跟上级进行通讯联络时,就需要暂时关闭主防空雷达。

不过问题并不大,反正阿军飞机也没来,而且身旁还有队友在开着雷达放哨。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队友的雷达突然闪了一下,随后又恢复平静。面对这个突发情况,英国人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图片

他们如此神经大条的原因是基于这么一个常识:

飞机是从远方慢慢飞过来然后再慢慢飞走的,不是突然瞬移过来又突然消失的。

所以雷达突然闪一下又回归平静,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是一些信号干扰;要么就是阿根廷的飞机学会了“瞬移魔法”,可以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

英国人按常理选择了相信第一种可能,但现实却是阿根廷空军真的学会了“瞬移魔法”。

图片

阿根廷空军的主力战机包括有承担制空任务的幻影III,以及承担对海对地攻击任务的美制亚音速A4攻击机(绰号“天鹰”)和法制超音速“超级军旗”攻击机。

其中“超级军旗”攻击机是个高端货,阿根廷总共向法国订购了14架,配套有14枚机载空对舰导弹(绰号“飞鱼”)。

不过开战前只到货了5架飞机和5枚导弹,然后就断供了。这就是阿根廷空军手中最大的5张王牌。

这其中的两张,此时已经飞在了攻击英舰的路上,只不过一直都没被英军的雷达发现。

图片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马岛海战之前,人们对飞机反舰的理解还停留在轰炸机反舰的层面上。

当时飞机攻击军舰的常规模式是携带鱼雷或炸弹冲到军舰面前扔下去。

虽然市面上已经存在机载反舰导弹这种产品,但在实战中还没人用过,效果很难说。

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威力并不大。

跟轰炸机直接扔下去的航空炸弹相比,机载导弹里安装的炸药量是很少的。

这种导弹本来就轻便,其内部的大部分空间还被用来装载动力系统和制导系统,真正能装填炸药的地方只有弹头的那一点位置。

图片

飞鱼导弹全重约600多公斤,其中只有60公斤是炸药,其威力远低于500公斤级的航空炸弹。

而且导弹打出去后自己还要飞几十公里,到底能不能最终捕捉到猎物,谁也说不好。

只有阿根廷这种山穷水尽的军队才会死马当活马医,直接拿这个小玩意来当王牌使用。

图片

而英军的42型防空驱逐舰自然也不是针对这类武器设计的,它们的主要假想敌是傻大黑粗的苏联高空轰炸机。

所以该防空系统的特点就是看得高看得远。相应的,探测低空目标就不太擅长了。

但这并不是什么缺陷,你一个防空系统,当然是对着天上防,谁家的飞机会从海上来?

图片

然而阿根廷的飞机就是从海上来的,这就是他们能够“瞬间移动”的奥秘。

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飞机只需要贴着海平面超低空飞行,就可以躲过雷达波的探测。

具体来说,只要与敌方军舰的距离大于30~40公里,就可以通过掠海飞行的方式钻入因地球曲率形成的雷达盲区。

图片

这个道理很简单,只不过现实中一般不会有人这么干,因为海面不是陆地。

在陆地上超低空飞行,你只要熟悉地形且驾驶技术娴熟就可以。

但海上不一样,它有浪。

你贴着海面飞,随便一个几米高的浪就能把你吞了。

那怎么办呢?

阿根廷空军的办法就是三个字:赌一把。

这两架“超级军旗”战机贴着海面一直飞到导弹的射程内(约40公里),因为发射导弹需要一定的高度,所以它们在这个时候就突然跃出海面,拉升了一百多米。

等他们各自朝英舰的方向打出一枚导弹后,就又再次降低高度贴海飞行,逃之夭夭。

图片

这个过程,就是英军雷达突然闪的那一下。

因为飞鱼导弹在发射后也是贴着海面飞,所以英军那个不擅长探测超低空目标的雷达就把它的信号当成海面杂波的噪点给过滤掉了。

结果在导弹接近英舰的整个过程中,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海标枪远程防空系统毫无反应。

不过其中有一枚飞鱼在飞行过程中很不靠谱的迷失了方向,不知道飞到哪里炸鱼去了。

另一枚则成功捕捉到了“谢菲尔德”号,以离海面仅5米的高度飞驰而去。

直到导弹飞到离英舰只有6公里远的时候,英军才发现海面上突然出现了这么个玩意,船员们顿时大惊失色。

打得又高又远的海标枪防空系统对这个又低又近的目标无可奈何,于是这个时候的英军只能听天由命了。

图片

几十秒后,掠海而来的“飞鱼”一头撞进了“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右舷,在离水线仅1.8米高的地方撞出一个大洞。

那么这个导弹的威力如何呢?

它压根就没爆炸,不过它的尾焰还是引发了船上的大火。

图片

因为该舰在建造时为了减轻重量,“创造性”的在上层建筑里大量使用了铝合金,因此这场大火一烧起来就根本扑不灭,舰长只好弃船。

后来该舰在拖回家的途中因为进水太多而沉没。

这是人类海战史上首次用机载反舰导弹击沉军舰的记录,继两天前英国人实现核潜艇对军舰的首杀后,阿根廷人也创造了历史。

该战例充分体现了现代军舰在反舰导弹面前的脆弱。

不过最恐怖的,还是这里面的性价比。

当时一发飞鱼导弹的价格是20万美元,而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是4000万美元。

20块钱的刮刮乐刮出4000块钱的奖金,你就说爽不爽吧。

图片

从这以后,各国都加快了机载反舰导弹的研发进程,并将其视为打击军舰的首要武器。相应的,飞机也成为了现代海战的真正主宰。

与此同时,军舰防空技术也从以防御高空大型飞机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拦截“低小快”的反舰导弹为主。

另外此战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舰载预警机的航母编队防守盲区极大,不能称之为完整的航母战斗群。



纠结的大英

收到“谢菲尔德”号被重创的消息,英国人是震惊的。

虽然从数据上看,他们之前在5月2日也击沉了阿军的主力战舰“贝将军”号,双方可以说是极限一换一,打成平手。

但阿根廷的那艘“贝将军”号只是一艘二战时期的老古董,“谢菲尔德”号则是英国当时最先进的主力驱逐舰,所以英军才是损失更大的那一个。

图片

大受打击的英国舰队当即决定向东后撤三百海里,把舰队位置和阿根廷本土的距离拉大到1000公里以上。

这是一个阿军战斗机需要进行空中加油才能勉强够得到的距离,而且即使飞过来了也没办法长期停留,转个两分钟就得马上返航,不然油不够。

如此一来,英国舰队就比较安全了。

图片

于是正如阿根廷海军因为害怕英国核潜艇而不敢东出那样,此时的英国海军也因为害怕阿根廷飞机而不敢西进。

大西洋匹配机制果然有它合理的地方。

图片

不过尽管航程非常勉强,但阿根廷空军还是坚持对英舰发起了轮番冲击。

他们在5月12日又用航空炸弹把英军的另一艘42型防空驱逐舰“格拉斯哥”号砸进了修理厂(没爆炸)。

然而因为飞行距离实在太远,所以阿军战机没有足够的燃油与对方周旋,在空战中十分被动。结果他们被英军击落的数量达到了数十架之多。

可以说阿根廷空军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把英国舰队摁在了马岛以东的海面上。

图片

这也导致英军对马岛的封锁强度大幅降低,如果此时阿根廷海军能够杀出来,就有很大的机会暂时夺回制海权,让本方的运输船得以运送一些物资上岛。

但阿根廷海军无动于衷。

这种双方海军互行注目礼的僵持状态,从纸面上看是对英军有利的。

因为只要一直僵持,马岛就一直没有补给,那么岛上的守军早晚会崩溃。

图片

所以英军大可就这么耗下去。

但现实的情况远比纸面复杂。

首先,这个天是越来越冷了。

南半球的5月份大致相当于我们这边的11月。而位置靠近南极的马岛,基本上可以对标我国的漠河。

winter is coming

天气越恶劣,打仗的成本就越高,更何况英国是万里征伐,所以他们并不想无休止的拖下去。

图片

不过更麻烦的是第二个原因:联合国的大楼里已经吵翻天了。

当时的联合国虽然没有明确裁定马岛的归属,但很早就对英阿双方提出过要求:不能动手,只能动口。

结果现在双方都打出狗脑子了,完全没把联合国的威严放在眼里。

图片

在马岛战争的问题上,“立刻停火”是国际外交层面的一个政治正确。

这一点即便是支持英国的西方各国也无法回避。

更何况他们的支持也不是没有代价的,时间长了一个个都有点顶不住。

就拿美国来说,虽然阿根廷的地位没法跟英国相提并论,但完全不考虑阿根廷的利益,美国也是做不到的。

因为阿根廷毕竟是“美洲大家庭”的一员。

图片

美国曾在十九世纪初搬出了一个反对欧洲干涉美洲事务的“门罗主义”,号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结果他们现在搞的却是“抗阿援英”,这在拉美各国看来无异于自己打自己的脸。

要知道当时美国的霸权并不像现在这么稳固,因为当时还存在着一个苏联。如果美国和拉美国家疏远,苏联就会趁虚而入,这基本就属于后院起火了。

所以美国一直在劝英国收手。

图片

而法国也是一个典型。

他们为了支持英国而对阿根廷搞武器禁运,看似风轻云淡,其实代价很大。

做生意终究还是要讲个诚信的,如果总是今天为这个毁约,明天为那个毁约,那以后谁还敢买法国货?

这种损失你大英赔不赔?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的外交压力越来越大,他们的海军没办法像阿根廷海军那样无限期的龟缩下去。

图片

于是英国人决定直面阿根廷空军的压力,强行抵近马岛,开启登陆作战。



大搏杀

马岛并不是一个岛,而是一个群岛。该群岛的大部分资源和人口都集中在位于群岛东面的,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的索莱达岛上。

图片

该岛大小和我国上海市差不多,是英阿双方主要争夺的目标。

按常理,登陆作战的进攻方往往会处在一个明显的劣势中。

因为他们需要依靠运输船把兵力从海上运到岸上。在这个过程中,部队会缺乏掩护,且无法用重武器进行反击。

所以我们在很多著名的登陆战例里,都会看到进攻方被防守方利用滩头阵地进行火力压制的场面。

图片

因此登陆战的进攻方往往需要投入高出防守方好几倍的兵力,并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攻下滩头阵地。

而英军能用于第一批抢滩登陆的先头部队只有1000余人,岸上的阿根廷守军则有13000人以上。

看起来英国人似乎正在冲向一个地狱。

图片

然而等到英军在5月21日真的登陆时,根本就没有出现电影中常见的那种枪林弹雨、炮火横飞的场面。

在岸上“迎接”英军的阿军仅有几十人,英国人几乎是散着步就把岛给登了。

图片

阿根廷人难道都在睡大觉吗?

那倒不是。

这个场面其实体现的是岛屿防守的一个尴尬之处:不知道对方会从哪里来。

登岛部队虽然在登陆的过程中非常脆弱,但同时也有一个巨大的优势:灵活机动。

海军在海面上的机动性是陆军无法比拟的。

军舰可以绕着岛屿随意转圈,他们想从哪上就从哪上。而守岛部队只能提前猜测对方的意图,并在预计的登陆点建立防线和部署兵力。

图片

如果猜错了,那就歇菜了。

面对大英这个老谋深算的资深海洋玩家,阿根廷人猜错几乎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当时的英军在岛屿东面集结了主力舰队,对着马岛首都斯坦利港就是一顿火力输出。

在把阿根廷人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后,他们就悄悄派兵绕到岛屿西面上了岸。等阿军回过神来时,英国人都开始在岸上搭建临时飞机跑道了。

图片

看到此情此景,最着急的还是那个一直在既当爹又当妈的阿根廷空军。

他们很快意识到,现在到了最后的决战时刻。于是阿军战机立刻从本土起飞,对索莱达岛西面的英军登陆部队发起攻击。

因为阿军反舰导弹的库存十分有限(这时只剩3枚),所以阿根廷战斗机的主要攻击方式都是俯冲到英舰跟前去扔传统航空炸弹。

扔炸弹的主力,“天鹰”式亚音速攻击机:

图片

在现代航母战队群的防空火力面前,这种攻击方式跟自杀没什么区别。

在付出了被击落14架战机的代价后,阿军击伤了5艘英舰,其中2艘重伤,这里面就包括了因伤势过重而被放弃的“热心”号21型护卫舰。

看着自家飞机一架架地往海里掉,阿根廷海军和马岛上的阿根廷守军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强势围观。

图片

孤军奋战的阿根廷空军在之后的几天里继续加大空袭力度,他们在5月24日又击沉了英军的另一艘21型护卫舰“羚羊”号。

图片

一天后的5月25日是阿根廷的国庆日。这一天,阿军的空袭规模达到了一个顶峰,大量的阿根廷攻击机如飞蛾扑火般勇敢的冲向了英军主力舰队。

图片

英军航母立刻起飞“海鹞”式战斗机进行拦截,不过由于该型战机数量太少且速度太慢,虽然拦截了一部分,但还是有不少漏网之鱼。

舰载机组成的防空网被突破后,防空驱逐舰就成了舰队最后的屏障。

英军这次汲取了之前“谢菲尔德”号的教训,摆出了“高低搭配”的防空组合。

图片

其中“考文垂”号42型驱逐舰负责高空远程防御,“大刀”号22型护卫舰负责低空近程补漏。

这个组合果然实现了更高的防空效率,“考文垂”号的“海标枪”导弹很快就命中了2架阿根廷战机。

但视死如归的阿根廷空军冲得实在太猛,依然有4架“天鹰”战斗机顶着防空火力飞到了“考文垂二人组”的跟前。

最终“考文垂”号被阿军飞机近距离投弹命中,当场爆炸沉没。“大刀”号虽然也被命中,但运气很好,炸弹没炸,逃过一劫。

图片

这场战斗证明了一次只能攻击一个目标的传统防空系统,已经无法应对以空袭为主的现代海战。

在这之后,由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导弹发射系统组成的,能够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新型防空系统开始成为防空驱逐舰的主流装备。

因为美国最开始将这个系统命名为“宙斯盾”系统,所以后来装备此类系统的驱逐舰也被称为“盾舰”。

在“考文垂”号被击沉后,英军被击沉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总数已经达到了4艘(2艘42型驱逐舰,2艘21型护卫舰)。

其实阿军本可以取得更多战果,但有6枚炸弹因为投弹高度不足,命中英舰后未能爆炸,3艘英舰因此幸免于难。

图片

正当英军各战舰疲于应付冲脸扔炸弹的阿军战斗机时,航行在更远处的英国“无敌”号航母也等来了专属于它的“礼物”:两枚“飞鱼”导弹。

这是两架阿根廷“超级军旗”战机趁乱发出的“快递”,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无敌”号身边的护卫舰赶忙发射箔条干扰弹。

在干扰弹的干扰下,飞鱼导弹很快就偏离了方向,其中一枚直接坠海。

不过该导弹还有一个功能:它在失去初始目标后,还能自己再重新锁定一个新目标。

于是另一枚飞鱼导弹在落水前瞄上了“无敌”号身边的1.5万吨级“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船。

图片

这是一艘被临时征召的民船,它不仅搭载了大量的登陆装备,还担负着运输鹞式垂直起降飞机的任务,对英军登陆作战的部署意义重大。

结果这艘巨轮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成了“无敌”号的替死鬼,硬生生的吃下了这枚反舰导弹。

民船的生存能力当然无法和军舰相提并论,该船在中弹后马上燃起大火,英军只得弃船,同时损失的还包括船上大批的军用物资和装备。

图片

至此,阿根廷国庆日的大搏杀告一段落。

此战过后,阿军战机损失惨重,精英飞行员更是消耗殆尽,他们再也无力组织起大规模的空袭了。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此时的阿根廷空军仍未放弃。



最后的翱翔

盛产牛肉的阿根廷没有工业能力,军事装备大多依靠进口,“涉世未深”的他们从未想过跟英国人的战争会遭到法国人的制裁。

图片

结果就是跟英军交火还不到一个月,全国上下就只剩下最后一枚机载反舰导弹了。

此时已经打到家徒四壁的阿根廷空军是这么想的:只要豁出去击沉一艘英国航母,就可能逼迫他们撤退。

于是在5月30日中午,阿军出动了2架“超级军旗”和4架“天鹰”。其中的一架“超级军旗”负责发射那枚最后的飞鱼导弹,4架“天鹰”则负责扔炸弹。

它们的目标,就是航行在马岛东面的英国“无敌”号航母。

冲锋、抵近、射击、返航,“超级军旗”的攻击动作一气呵成,最后一枚飞鱼导弹承载着这个国家最后的希望,朝“无敌”号航母疾驰而去。

只可惜现实中不存在主角光环,仅凭一枚导弹,注定难以突破航母编队的坚固防线。

“无敌”号身边的护卫舰在第一时间释放了箔条干扰弹,轻而易举的改变了导弹的飞行方向,使其坠入大海。

图片

眼见大势已去,那4架携带普通炸弹的“天鹰”战机却毫无退却之意,它们继续朝“无敌”号俯冲,义无反顾地飞入了英军的防空火力网。

在英舰呼啸的炮火下,很快就有两架“天鹰”被击落,但余下的两架成功冲到了“无敌”号跟前并投下炸弹。

据阿根廷飞行员后来的报告,此次攻击共有3枚炸弹命中“无敌”号航母。

但这只是阿军的一家之言,英国方面并不承认自家航母被击中。不过此战过后,“无敌”号航母确实也没有再在战场上出现过。

有一种观点认为无敌号确实被击中了,英国政府不过是为了稳定军心而隐瞒了真相。

图片

不过无论当时击中与否,“无敌”号都没有沉没。

航母毕竟不是普通战舰,这家伙皮糙肉厚,扛住几颗炸弹也是正常的,更何况阿根廷的炸弹经常不炸。

而此时的阿根廷空军则已经拼完了自己的最后一口气,这也意味着马岛被彻底围困。

现在只能看岛上守军的表现了,如果他们能拿出惊艳的表现,阿根廷或许还能翻盘。

毕竟愈发恶劣的天气确实会极大的增加英军补充兵源和维持后勤的成本。

所以如果阿根廷守军能有效歼灭登陆英军,哪怕是拖住对方,就能大幅增加英国的压力,逼迫他们坐到谈判桌前。

图片

然而随着严冬的来临,首先忍饥受冻的却是阿根廷军队这些“本地人”。

此时岛上的阿军每天只发得出一顿伙食,御寒衣物也严重不足,人均子弹更是不足10发。

图片

这里面固然有岛屿被封锁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阿军一开始就低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不确定性,从来没有真正为长期斗争做过准备。

从4月2日登岛到5月2日初步失去制海权,这中间可是有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来给他们备战的。

4月2日登岛时意气风发的阿军:

图片

结果现在被封锁还不到一个月就开始断粮了。

事实上这支军队不仅物资不足,甚至连基本的训练都没练够。一万多的阿根廷守军里大量充斥着参军才几个月,刚刚会走队列的新兵蛋子。

指望他们去歼灭英军,跟指望奔波儿灞去除掉唐僧师徒差不多一个意思。

图片

此时还觉得战争有悬念的,恐怕只有刚刚登陆的英军了。

随着后续部队源源不断的上岸,登岛的英军增加到5000多人,他们开始由西往东向马岛首都斯坦利港稳步推进。

阿军的主要作战方式是依托现成工事进行消极防守,完全不具备机动作战的能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又一个据点被英军突破。

图片

打到6月13日,英军已经完成了对斯坦利港周边山区的扫荡,开始对该城市发起总攻。

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要求斯坦利港的守军务必死守,要坚持到只剩一半人为止。

结果守军接到命令后,转个背就投降了。

图片

6月14日,看着斯坦利港上空升起的英国国旗,加尔铁里只得接受现实,投子认负。

至此,持续了74天的马岛战争正式结束。

图片

幻想在军事斗争中“一夜暴富”的阿根廷人,被一记来自五常的铁拳锤得生活不能自理。

加尔铁里的职业生涯毫不意外的在战败后走到尽头。他在6月18日宣布下野,该国的军政府时代也就此彻底终结。

一年后,加尔铁里因“指挥失误罪”被逮捕,并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

图片

战争的失败不仅对阿根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让阿根廷人的心态彻底崩溃,导致其国内的矛盾完全失去了缓和空间。

1984年,阿根廷的通胀率超过了600%;在90年代初期,该国通胀率甚至一度达到夸张的3000%。

2024年,阿根廷的贫困人口超过了总人口的一半。

图片

而那支曾经震动大西洋的阿根廷空军,如今已经连一架喷气式战斗机都没有了。

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则在战争胜利后获得了“铁娘子”的称号,其在国内的领导地位再无人可以撼动。

后来她又连续在1983年和1987年的大选中获胜,一直担任英国首相直到1990年。

军功永远是政治家最硬的底牌。倚仗着如日中天的个人威望,撒切尔夫人成功完成了自己主导的经济改革,帮助英国摆脱了当时的经济困境。

图片

不过这个改革也让英国走上了产业空心化的不归路,并彻底沦为美国的附庸。(延伸阅读:英国的未来:女王的“末代首相”能否重现撒切尔的荣光?)

今天人们在回首这场战争时,一般都会嘲笑阿根廷挑战五常的不自量力。但平心而论,英国赢得并不漂亮。

在这场战争中,阿军有5艘舰船被击沉,6艘受伤,107架飞机和10架直升机被击毁,649人阵亡。

而英军则有6艘舰船被击沉,12艘受伤,10架飞机和24架直升机被击毁,255人阵亡。

图片

英国取得的其实是一场惨胜。而他的对手,不过是个一百多年没打过仗的南美养牛专业户。

这就好比巴西足球队跟中国足球队踢了个1-0,虽然赢是赢了,但没什么可骄傲的。

而如果按五常的标准,这个战果根本就不及格。

图片

1982年9月,也就是马岛战争结束的3个月后,撒切尔夫人携“马岛余威”来到中国,对香港问题谈起了所谓的“主权换治权”,结果她得到的是我国领导人的一句经典回应:

中国人穷是穷了一点,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

之后撒切尔夫人便在人民大会堂前留下了那幕“失足下跪”的传世画面。

图片



结 语

《左传》里有一句话,叫“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国家的大事情,就在于祭祀和战争。

图片

战争的重要性很容易理解,一战决定一国命运的案例在历史上数不胜数。

平日里如果不脚踏实地的加强军事建设,到了战场上就会像阿根廷军队那样,全身都是破绽。

那么“祭祀”的重要性如何理解呢?

这个概念放到现在,可以理解为观念和共识的传承。

具体来说就是这个国家尊敬谁?崇拜谁?纪念谁?

就拿阿根廷来说,他们虽然在马岛战争中吃了败仗,但他们的飞行员们依然谱写出了一首英雄的史诗。

这是最值得阿根廷纪念的人,他们的精神是阿根廷最宝贵的财富。

图片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阿根廷人在马岛战争后最崇拜的人物,是足球运动员。

当然了,我并不是说足球运动员不好。马拉多纳这样的球员已经为他的祖国做出了他能做的一切,配得上国人对他的崇拜。

但如果一个国家最崇拜的人仅仅是足球运动员,这多少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因为这体现的就是一个国家级别的观念和共识。

失败并不可怕,麻木与忘却才可怕。

19世纪末,清朝的北洋水师曾两次派遣接舰团队去到英国接收新购入的军舰。不幸的是,因为水土不服,这两个团队先后有五人病逝在英国。

为此,英国的纽卡斯尔城为这五人修建了北洋水师水兵墓。

2019年,我国山东号航母正式服役,有人在这个水兵墓上发现了一张山东号航母的照片。

图片

2001年,中国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王伟驾机与入侵我国领空的美军侦察机勇敢对抗,壮烈牺牲。

2023年,在王伟牺牲22周年的纪念日上,人们看到他的墓前摆满了群众自发送来的我国最新战机的模型。

图片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