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一家媒体刊登了德国一位专家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专家把中国的共享单车称之为“白痴经济”,大致意思就是说,这种投资模式基本上就像傻子一样,明知道赚不了钱,但却有大把的人往里面投大把的钱。
说得似乎有点道理,当下的共享单车成本似乎都不便宜,收费却是相对低廉,我自己选择的摩拜单车收费是一元钱半小时,应该是价格最高的那一种了,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这家伙看上去瓷实,安全。而我平时也是能走路的时候绝不骑车,能骑车的时候绝不打车,能打车的时候绝不开车【所以,我至今没有车。连着我家孩子都不太愿意考驾证。当然绿色出行的最基本要素是很少出行,要不然的话,当今社会没有车还是不行的】对于共享单车的价格高低不太敏感。更何况,这些单车动不动就来个活动,免费骑不说,还有红包可拿。这样的生意对于德国人来说,的确很白痴。
记得当初网约车风波陡起的时候,包括像现在独霸天下的滴滴打车,也都是赔本赚吆喝的模式,能打折,可免费,有时候弄得乘客都不好意思,记得我第一次在成都使用滴滴打车,三公里的行程,折后价是一元钱。说实话,我当时真的有点不好意思,一旁的老婆觉得不可思议,但我们都没有说滴滴是个白痴。因为我知道,一番厮杀之后,最后还站着的那个就是英雄,名利双收的英雄。现在的滴滴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
现在的滴滴,虽然价格上不再是那么的便宜,折扣上也不再那么大方,但在方便上和安全上却早已走上规范,未来的出租车世界,滴滴俨然已经是雄踞一方的王者,而那位垂垂老矣的王者---出租车,如果不做出及时调整的话,逝去,或许只是早迟的事情。滴滴成功的玩了一次扮猪吃虎的大游戏。
回到共享单车,这似乎是一头年轻的小怪兽,它并没有什么需要挑战的,因为这几乎是一个全新的空白市场,【每个城市的公益性自行车不算是它的对手】。如果说一定有什么需要挑战的话,那就是这个市场全盛之后需要制定的适应规则,以及共享单车市场和每个城市之间的磨合度。当然,更需要挑战一下人性的光辉。为了节省那一两元的费用而刮花二维码把自行车推回家得事情,为了发泄自己的个人情绪而拿这些孤孤零零站在街头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共享单车出气的人,为了图省事而不顾城市文明乱停乱放的人。是的,对于人性的考验,要远远大于对于经济利益的考量。但这些,都不是那位德国专家说共享单车是白痴经济的原因。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共享单车来到了欧洲。
也是前不久从群里传出的一则视屏才知道共享单车去了欧洲,但那个视频并不是啥好消息,而是一幕幕欧洲文明人肆意破坏共享单车的场景。这让很多网上之前的预言得到了验证,那就是如果小黄车去了欧美,对于人性的考验,只怕结果并不会比国内好。换成能听懂的人话就是:欧美人的素质也就那样。现在的那个视频基本上验证了,在破坏单车这件事上,欧洲的文明人显然比我们更为凶残,一般情况下,对于摩拜那样瓷实的单车,国内的人很少下手,因为费劲儿说不定还会伤了自己,但在欧洲的那则视屏里,橙车的命运一点也不比黄车好,碰上破坏一族,大多尸首不全。
所以,那位德国专家一定不会因为共享单车容易被破坏就说这是一个白痴经济。他之所以说是白痴经济,那就完全是经济上的原因。
据说,共享单车到了欧洲,价格并没有水涨船高,而是还保持着在中国的价格,也就是半小时一元左右【汇率原因,所以只能左右】。这在欧洲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太便宜了。要知道欧洲人的平均工资大概在一千三百欧元左右,折合成人民币大概是一万元。在欧洲,理发一次十欧元起步,上一次公共厕所的费用是0.5欧元,也就是三块多钱接近四块钱,乘坐一次地铁是一欧元起步,七八块钱吧。这些费用如果放到中国,那就是不可思议的贵。特别是上厕所这一项,我估计是当下国人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当这个12欧分的共享单车登陆欧洲的时候,其震撼力是无与伦比的。这。。。。。。还让不让别人活了。需知道,在欧洲们,其实也有自行车租借业务,但他们的起步价是三欧元到是欧元不等。这样的价格在中国,已经可以买一辆不错的二手自行车了。
为什么我们给欧洲人民送去了这等便宜的福利,还会遭致白痴经济的调侃呢?事实证明,如果最终某一家能够胜出的话,最终的盈利是不成问题的,当下的亏损投资正是为了培养未来的行业王者,这就像在一个笼子里放下数头饥饿的狮子,最终一定会有胜出的那一位。
其实,对于共享单车进入欧洲,欧洲人害怕的不是这个行业,而是这个行业带来的经济运营模式,前面我说的还让不让欧洲人活了,就是在说这一点。
白菜价,这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词汇,中国用白菜价这个词,战胜了无数曾以垄断为乐趣,以禁售为手段的西方企业,白菜化的最先受惠者当然是国内,最贴近生活的是大家买彩电洗衣机啥的不用走后门,不用凭票了。且价格越来越低,最终,我们用白菜价把那些曾经高傲的垄断者赶出国,接着我们又开始用白菜价占领第三世界的市场,可以这样说,当今世界能够如此迅速的普及现代生活,中国的白菜价功不可没。
如今,我们不仅仅完成了普通工业品的白菜化,还开始尝试服务行业上的白菜化。这对于欧洲这样高人力成本的国家,无疑是致命的。
简单的从共享单车这件事上说,作为欧洲国家,做这样的事情并不复杂,他们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资金上都没有问题,唯一有问题的就是利润,作为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利润的敏感度那也是非常成熟的。所以,这样相爱相杀不计成本的事情,在欧洲这样的成熟资本制度下们,很难产生,只有像中国民资这样的资本小怪兽才会不顾一切的乱冲乱闯,最终闯出来的那条路,就是成功者之路。而这头小怪兽的背后,呵呵呵。。。。。
写到这里,我们或许会看出,那位德国专家要么是没看透,要么是看的太透。在我看来,应该是后者居多。
什么叫看得太透?在这样的工业品白菜化和服务品白菜化的背后,其背后的真实景象是这个世界被越拉越平。记得美国一个叫做弗雷德曼的记者写过一本书叫做《世界是平的》,他详尽的阐述了在当前的全球化大潮下,这个世界的所有生产分配将会越来越扁平化,各国之间的商业关系也会越来越扁平化。这个命题或许是正确的,【不过目前特朗普正在试图使它不正确】,但在《世界是平的》这本书里,扁平化的主导者是西方体制,即便再扁平化,西方也是站在最高端,且在他的扁平化世界里,生产分配才是重点。
但透过中国的工业白菜化和服务白菜化,这个世界的平将会使全方位的,西方非但不能在当代工业科技上高傲的看着我们,就是在所谓体现文明的高端服务上,也会被这种小而精,便宜却更为近人的商业手段所代替。垄断式资本下的高利润就只能让位于平易近人的低利润。这种对决曾经在滴滴和传统出租车市场上做过实验,结果不言而喻。当一个缺口被打开之后,或许也就是整个西方价值体系全线崩溃的时候,于无声处听惊雷,从蚁穴中窥巨变。当惊雷炸响,巨变陡生的时候,或许我们才知道,究竟谁是白痴谁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