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苏德作为陆地战的主战场,坦克大会战是最主要的正规战方式之一。当然,当时的坦克大会战并不完全只有坦克参战。海量的身管火炮,包括当时还算先进的自行火炮,火箭炮和大量的步兵军团都参与其中。但是相互突击和决定胜负的主要还是坦克集群。因此给世界留下了坦克大会战的印象。二战中相互消耗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的数量也相当惊人,苏联方面先后生产了超过10万辆的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德国方面的产量也超过了5万辆。最终有超过40%在战场上被击伤和击毁。二战以后,主要的军事大国鉴于二战的经验,仍然在陆军中保留大量的主战坦克。比如苏联时代保留的主战坦克和装甲车仍然超过5万辆。几次大演习对整个欧亚大陆上的其他国家都产生了很大的战略心理压力。为了抗衡苏联,其他大国也出现了装备坦克总量过万的现象。
不过冷战结束后,各军事强国的坦克保有量直线下降。俄陆军现在保有的主战坦克不到苏联时代的十分之一,只剩下3300辆。而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国民警卫队也从冷战高峰年代的有9000多辆主战坦克下降到现有的3400辆。欧洲的传统陆军大国德国的坦克保有量也从2500辆迅速下降到只有500多辆。而英法两个传统的欧洲军事强国,居然各自只剩下200多辆主战坦克。只能满编2个坦克团。因此仅仅看坦克的装备数量的曲线变化,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说欧洲国家的陆军基本都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并不过分。于是“坦克无用论”也就呼声日高。英国陆军是准备第一个彻底放弃主战坦克主要国家。实际上就算英国陆军保持现状。200辆坦克也无法防御任何准备大规模登陆英伦三岛的外来军力。更不用说维持几百年来传统的大陆平衡政策,再次派出陆军干涉欧洲大陆的事务。
毕竟2个坦克团的坦克又能做什么呢?当然并不是全球所有的陆地大国的坦克都在快速的萎缩中,最近几年全球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坦克仍然是攻防双方的主要手段。中东的局部战场几年下来损失坦克上千辆;而东乌战场仅仅一个多月,双方就损失了超过1800辆坦克。由此可见,所谓现代战争坦克无用论明显是过于偏颇了。中东和东乌战场虽然坦克损失的绝对数量不小,但主要是坦克面对各种反坦克弹药。比如炮火覆盖或者反坦克导弹导致的损失,并未出现正规的坦克集群对坦克集群的大规模坦克战。而目前全球最有可能出现3000辆主战坦克大混战的地方,其实是在南亚西部的沙漠和平原地带。决定战略性胜负的,还是双方陆军大会战的结果如何,特别是双方坦克集群会战的结果。在停火线东侧的陆军,部署了大量的相对老式的T72坦克和较为先进的T90S。
俄坦克厂交付了310辆“原装”的T90S坦克,总价值6.5亿美元,每辆价格200万美元出头。并获准以许可证的方式自行组装生产。从2007年开始,每年自行生产大约10辆T90S坦克。目前其陆军一共装备有不超过450辆的T90S。更多的还是老式的T72坦克。几十辆阿琼,从来都是节假日礼仪专用,至今不具备实战价值。因此东侧陆军可以在停火线上发动大约1000辆的T72和400辆的T90S。一共1400坦克组成突击集群。而对面停火线西侧的陆军主力。是上千辆MBT2000。MBT2000具备完善的动对静和动对动射击能力。采用2期穿甲弹,穿甲能力在650毫米以上,可以确保穿透T90S的炮塔和车体正面。而MBT2000正面防穿能力在600毫米以上。T90S的两节穿甲弹难以击穿。至于用MBT2000对抗更老的T72,则完全是碾压性的。如果再批量进口更先进的VT4主战坦克,则会形成技术代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