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在没有大气的卫星轨道上吹气球,会立即爆裂吗?
2020-11-21 16:09:11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谈到,对大多数洲际导弹来说,最常用的弹头伪装手段就是弹头释放器在轨道上把真弹头和吹气以后与真弹头外形基本一致,外表喷涂了金属涂层的气球一起释放。因为500公里高度以上基本没有空气,因此即使吹气的气球假弹头虽然重量比金属质地的真弹头轻得多,但是仍然可以模拟和伴随真弹头在弹道上飞行数千公里。并因为外部有金属涂层,很容易诱骗对手的X波段和P波段战略预警雷达,增加从中甄别出真弹头的难度。冷战高峰年代,美苏要想快速识别对方的气球假弹头,光用战略预警雷达是不行的,必须结合红外战略预警卫星才行.因为真弹头和假气球弹头的红外特征不一样。不过美苏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改进,让气球弹头也发射出一定的红外辐射:外围再抛洒大量的金属条干扰,



这样从几千公里外通过战略预警雷达和红外预警卫星,想快速识别气球假弹头就更不容易了。只有等到弹道末端,弹头开始俯冲再入大气层时,气球弹头才会最终烧毁。只留下真弹头和外形与重量基本相同的假弹头一起冲入大气层。此时距离最终引爆只剩下十几秒,因此末端拦截就等于是豪赌一场。因此可说末端拦截只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原则上能中段拦截有效,那么绝不会追求末端拦截成功。由于气球假弹头重量轻,只需要用少量的压缩气体在太空中快速吹起立,非常的方便有效。气球假弹头从几十年前发明到目前,一直都是洲际导弹假弹头的最主要模式。因为如果用同样重量和外形的假弹头,第一是携带重量会增加很多,就会影响整个洲际导弹的最大有效射程;另外用完全等重的假弹头,



等于是实际占据了一个真弹头的位置和打击效果。因此综合突防意义仍然不如气球弹头效果好。一个等重假弹头的重量,可以换成六七个气球弹头。不过有人提出,说气球在地面上都是一吹既爆。那么到了没有大气压的太空中,充气的气球会无限的膨胀下去,因此气球假弹头根本不存在!要狼山说,这就是用日常的生活常识来反推军事高科技,得出来的结论当然是错误的。日常一吹大了就会爆的普通气球其实是塑胶制造。而太空中的气球其实是用聚酯高强度材料制造的。玩具气球在地面上吹大,首先要克服外界的一个大气压,因此气球内部的气压是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的。气球被吹大同时不断膨胀,气球外表不断变薄,因此很容易爆掉。而太空专用气球在外太空吹起来时,外面没有任何气压。因此只用0.1到0.3个气压就可以让气球完全膨胀到位。气球的外表只需要克服内部的膨胀力,在材料强度足够的情况下,反倒不像在地面上的气球那么容易爆。



各大国其实很早就试验过大型的气球卫星,比1.5米长、0.5米最大直径的气球假弹头大得多。这就是“回声1号”和2号试验气球通讯卫星。外表用厚度只有0.08毫米的聚酯膜制成,再喷涂金属漆。“回声1号”直径高达30米,外表总重量却只有180千克。回声2号直径更高达42米。发射入轨后才用压缩气瓶往事先折叠好的超级气球内吹气快速展开。这种气球反射率很高,发射后几乎比大行星还亮。期间并没有因为太空无压力而迅速爆掉,只是后来轨道降低后进入大气层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