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国央行11日说,外资金融机构“未来几个月内”将被允许在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和人身险公司持有多数股权。作出这一宣布的前一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要“加快”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进程,放宽汽车、造船和航空领域的外国投资限制。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4月11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11日还说,将在今年年底前向外资开放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消费金融等领域。它补充说,不会对外资在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持股比例设立上限。
光大新鸿基有限公司的乔纳斯·肖特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人民银行还表明境外券商可与任何中国公司合作,而不限于同中国券商合作,这使境外券商有可能获得更大的经营控制权。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4月12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11日宣布,在今年6月底之前实施开放金融市场的政策。与去年11月美中领导人会谈中约定的内容相比,人身险市场的开放时间提前两年左右。
报道称,易纲阐述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指出政策的目的在于大幅度放开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
易纲表示,中国的哲学讲究“逐步”和“渐进”,中方在推动各项政策时都是非常谨慎的。
此外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4月11日报道,中国承诺今年年内实现上海股市与伦敦股市的互联互通,朝着开放中国金融市场迈出了新的一步,也给即将脱欧的英国投了信任票。
报道称,易纲宣布的这一计划是旨在进一步扩大中国金融业外资准入的一系列新举措的一部分。
又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12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11日宣布,5月起扩大“沪深港通”每日额度四倍,以及争取在今年内开通“沪伦通”。另外,易纲形容人民币国际化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国际化乐见其成。
分析员表示,易纲公开发表的讲话标志着自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首次给出了金融市场开放计划的清晰时间表。
报道称,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王冬胜认为,11日政府公布一系列扩大外资进入金融及资本市场的措施,体现当局推动金融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开放资本市场的决心。他表示,自从“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后,市场对互联互通的反应普遍正面。从5月起扩大南向和北向交易的每日额度,正好配合6月大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也为年内有望开通的“沪伦通”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