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高原巨龙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年轻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达4000多米。因为有很多大型河流都发源于此,所以它也被称为“亚洲水塔”。
图片
而在青藏高原上流淌的最长的河流,是雅鲁藏布江。
该河流从发源地杰马央宗冰川出发后,就沿着青藏高原的南部一直往东跑,直到迎面撞上唐古拉山和岗日嘎布山。
图片
然后它就一个急转弯拐头向南,从数千米高的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经印度和孟加拉汇入孟加拉湾。
这种奇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当地绝无仅有的壮美景观。
图片
而更重要的是,河流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其蕴含的能量那是相当巨大。
雅鲁藏布江干流加上支流的总水能储量高达1.1亿千瓦左右,占全国总水能储量的1/6,仅次于长江,单位面积水能储量甚至超过长江。
这是天生的“发电胚子”。
图片
这些水能主要就集中在从高原拐头向下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
然而建国几十年来,我们一直都没有在这里建设大型水利项目,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难度太大。
任何大型工程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其他的先不说,首先你得有路。
如果没有宽阔的高等级公路,建设大工程所需的重型机械如盾构机、水轮机、特高压变电站......根本就无法进场。
图片
比如说白鹤滩水电站随便一台百万千瓦发电机组就重达8000吨,即便拆散了运,大的零件也有几百吨。
它们总不可能自己飞到工地去吧?
所以路是必须要修的,只是在青藏高原劈山开路,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人类极限的工程。
我国为了把公路修进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核心区域的墨脱县,用了整整38年,先后有数十名官兵和工人长眠于此。
这条公路直到2013年才完全贯通。
图片
在这之前,我们是没办法在当地修建大型项目的。
另外,要把电力从青藏高原送往遥远的用电地区,就需要能够进行远程送电的特高压输电系统。
而我国直到2019年才完成±1100千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投运,这才具备了在5000公里范围内输送千万千瓦级电能的能力。
当然,这跟其他国家只有几百公里的送电能力比起来,肯定是断崖式领先的。
图片
但大自然不会在意你在人类世界中的地位,反正要把青藏高原的电力送往全国,你就必须达到这个水平。
总的来说,在这里开工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前提就是拥有强大的国力。
在开工之前,你至少得搭建好以下科技树:
挖洞科技树(国产超大直径的低成本盾构机);
发电科技树(百万千瓦级超大型水轮发电机组);
输电科技树(超大功率的特高压输电技术);
抗压科技树(能够抵抗强大水压的钢管焊接技术和水轮机组);
......
图片
即便是我们这样的基建狂魔,也不过是在近几年才刚刚“达标”。
除了难度大以外,在这里修建水利工程也存在地缘政治的敏感问题。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雅鲁藏布江冲下青藏高原后还会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出境后被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
你要在其他国家的头顶上修建水利工程,多少还是要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
图片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问题存在,所以雅鲁藏布江的大型水利工程一直都只是我们的一个梦想。
然而就在7月19日这一天,人们一觉醒来突然发现梦想成真了。
雅鲁藏布江下游大型水利工程,开工!(下文简称“雅江工程”)
图片
第二节·人类的史诗
在这个天生的“发电胚子”上建设的水利工程,规模到底有多大呢?
图片
现在雅江工程的很多具体数据还没公开,所以我们暂时还不清楚它的确切规模。
不过有一个公开的数据非常耀眼,从中我们可以大致估计出该工程的体量:
项目投资额1.2万亿人民币。
这是什么水平?
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三峡工程投资额2000亿、白鹤滩工程投资额1800亿、川藏铁路投资额3000亿、港珠澳大桥投资额1200亿......
也就是说雅鲁藏布江工程的投资额相当于10座港珠澳大桥或6座三峡。
图片
高昂的投资换来的是强悍的发电能力。
该水电站的预计装机容量将达到5500万千瓦至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00亿度,是三峡水电站的三倍,也是人类史上工程量最大的超级项目。
未来地球上大概率不会再出现超过这个规模的水电站。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图片
这种发电能力是怎么实现的?
众所周知,河流的水能和“流量×落差”的数值成正比。
三峡年径流量大约为4500亿立方米,落差是112米。
在此基础上,三峡水电站的年均发电量接近1000亿度。
而雅鲁藏布江的年径流量远不如三峡,之所以能实现3倍于三峡的发电量,靠的就是落差。
该工程的位置就在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区域。
具体来说是从“拐弯前”的派镇修到“拐弯后”的墨脱县。
图片
从地形的角度来看,派镇的位置相当于在山顶,墨脱的位置相当于在山脚,而雅鲁藏布江就是一条下坡的盘山路:
江水围绕着群山疾驰而下,从派镇流过,拐了个大弯后流经墨脱。
那么这个从“山顶”到“山脚”的落差有多高呢?
超过2200米。
20个三峡。
图片
50公里的距离内就存在2000多米的落差,水能储备如此丰富的地区整个地球都找不出第二个了。
只是...难道要在河道上建一座2000多米高的大坝?
当然不可能。
事实上雅江工程压根就没有建在河道上。
它建在了山上。
你没看错,这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水电站。
第三节·神奇的结构
在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中间,老天爷送给了我们一座巨大的山峰:南迦巴瓦峰(属于喜马拉雅山脉)。
图片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山峰下面的山体“魔改”成一个水电站。
群山就是我们的大坝。
图片
那么这种“编辑地图”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呢?
四个字:挖洞引水。
施工队将在派镇地区的河道上挖出几条长约40公里的引水隧道,这些隧道钻过南迦巴瓦峰的山体,直通山脚下的墨脱地区的河道。
图片
也就是说雅江工程在派镇和墨脱之间拉了条直线。
图片
发电站里的水不是沿着外面盘山的河道走,而是在引水隧道里“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口吃掉2000多米的落差。
新闻里说的“截弯取直、隧洞引水”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工程仅看纸面介绍就能体会到难度有多大,甚至已经有了点“天方夜谭”的感觉。
那么我们真的能挑战成功吗?
其实问题不大,因为我国早就做过类似的项目,只不过之前的规模没现在这么大而已。
之前我国做过最大的类似结构的引水发电工程是锦屏二级水电站。
图片
该工程在雅砻(lóng)江锦屏大河湾挖了17公里的隧道,同样是把上游的河水直接引到下游,获得了300多米的落差。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挖穿隧道后,我们还顺便在山体内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深的地下实验室“锦屏实验室”,用来在深层地下研究暗物质。
图片
当然,尽管有经验,但雅江工程的难度和规模仍是之前的工程无法比拟的。
因此工程师们也规划和验证了各种方案。
图片
为了降低造价和难度,雅江工程这40公里的隧道也不是一开始就向下俯冲,而是先平行修建大部分距离,这样水压小、造价低。
在快到终点的时候隧道再突然向下“飞流直下2200米”,关键的技术和成本都集中在最后这一节的“俯冲隧道”里。
而为了进行引水,我们还需要制造一批直径十几米的钢管。
但在2200米落差带来的水压面前,没有任何材料能支撑起这种大直径钢管。
你上钛合金都没用,核潜艇来了都能给你压扁。
图片
怎么办?
工程师们想到了一个办法:
把2200米落差的引水隧道拆分成五个梯级。每个梯级建一个电站,从上到下总共建了五个电站,一起捆绑串联运行,堪称“五子连珠”。
江水流下来时,先通过一级电站发电,然后再流到二级电站发电……一直到第五级。
这样每个梯级就只需要承受450米的水压,虽然也很难,但是努努力还是扛得住的。
图片
由于整个电站的总装机容量是5500~6000万千瓦,所以这五座梯级电站每座的装机容量都超过了1000万千瓦。
每一座都是世界前十。
依靠这个天才的设计,雅江工程就以三峡1/8的流量,实现了三峡3倍的发电量。
(注:三峡船闸运行会泄掉一部分水,每年汛期来临前也会为了拦截洪水而提前降低水位排空库容,这都会导致浪费一部分能量。所以三峡的水能无法全部用来发电,而雅江工程就没有这样的限制)。
不过建设引水管只是众多难题中的一个。
图片
更难的是工程还需要在山体内部掏出巨大的空腔,用来建设容纳巨型发电机组的厂房。
之前白鹤滩水电站就掏空山体建了2个巨型地下厂房,单个厂房的大小能轻松装下一艘航母。
白鹤滩水电站厂房:
图片
而雅江工程的厂房只会更大,而且至少要建5个。
除此之外,还要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修建通向工程地点的高等级公路......
这些都是世界级难题。
1.2万亿,贵有贵的道理。
不过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挑战这样的高难度工程呢?
第四节·巨大的意义
我们能下决心建设如此庞大的工程,主要的原因也很简单:
它真的有效益。
图片
1.2万亿人民币虽然看着多,但按每年发电3000亿度计算,二十年左右就能回本。
另外主干工程的基建修建完善后,下游就可以接着建设一批支线工程(下游规划建设12座水电站),算下来也有每年1000多亿度的发电量。
于是雅鲁藏布江下游每年的发电总量就超过了3000+1000=4000亿度。
这个规模超过了英国全国的发电量。
对此某印度著名女主持人还酸溜溜的说了一句:中国需要这么多的电吗?
图片
这只能说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了。
如果单看当地的用电,确实用不了这么多。但正如前文所说,我国有特高压输电技术。
雅鲁藏布江的电可以送到几千公里外的工商业发达地区,那里有着巨大的用电需求。
图片
同时我国还有完善的工业体系,今后完全可以依托雅江工程,在当地建设一批高耗能的重型工业,开启这里的工业化进程。
说到底,我国是全球最强大的生产力核心,在能源需求这方面还轮不到印度佬操心。
从当地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光是4000亿度电的售电收入就超过了1000亿人民币。
要知道整个西藏的GDP也才2000多亿人民币而已。(注:GDP不等同于收入,只是作为一个经济体量的参考)
图片
除了真金白银的收益外,雅江工程在能源布局方面也有巨大的战略意义。
我国现在建造了大量光伏和风力发电站,这些发电站在给我们带来大量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
电能波动巨大。
光伏和风力发电是典型的靠天吃饭,有风有太阳的时候就有电,没风没太阳的时候就没电,很难人为调节电力输出。
但人们的用电节奏并不会跟着天气走,所以很可能会出现“不用电的时候电力过剩、需要电的时候电力不足”的情况。
图片
这时候就可以让水电站与这些风光电站协同工作,起到削峰填谷的调节作用。
风光电多了水电站就关闸蓄水,风光电少了水电站就开闸发电。
而发电量巨大的雅江工程就是一个超级调节器。3000亿度可调控的优质水电可以优化调配30000亿度的光伏风力电力。
十倍杠杆!
这一整套系统的规模已经快赶上美国全国的发电量了。
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西藏会配套上马一大批光伏风电工程,布满广袤的青藏高原。
图片
除了上述这些实际的作用外,我们选择现在建设雅江工程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如今已经拥有足够的实力来保障这个工程的安全。
翻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雅江工程的出水口离印度实控线很近,对面的军事威胁客观存在。
而我们敢在这里动工一个1.2万亿的工程,体现的就是一个充分的自信。
不过这也很正常,毕竟双方实力差距太大,解放军是三哥无法撼动的叹息之墙。
图片
既然有能力、有效益,又没有安全担忧,那么开启这个项目的建设也就水到渠成了。
不过我相信大家最后还有一个问题: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雅江工程的位置就在印度的头顶上。那么该工程修好后,会不会“顺便”对印度产生一些军事威慑的效果呢?
结语·真正的威慑
雅鲁藏布江位于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上游,在这里建水利工程,从地图上看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水攻”。
图片
三哥对此是非常焦虑的,更别提他们在前段时间的印巴冲突中还“现场教学”过一遍了。
但客观的说,在雅鲁藏布江上面修建水利工程,对印度的军事威胁并不大。
首先,我国的道德标准极高,基本上不会做出水淹平民的举动。
其次,印度有“低人权优势”,你就算把他淹了他也不痛不痒,反而还送了个把柄给他。
图片
最后,即使抛开道义和政治影响不谈,仅从技术角度来看,用雅鲁藏布江对印度进行“水攻”的意义也不大。
因为雅鲁藏布江的水量本来就不多,墨脱出水口附近的年径流量不过1300亿方而已。
至于雅江工程的水库蓄水量,那就更小了,仅为100多亿立方米。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蓄满水后再突然开闸放水,顶多也就能放出100多亿立方米的水。
而你所“攻击”的下游布拉马普特拉河,年径流量是7000亿方。
你这100亿方冲下去连塞牙缝都不够,简直九牛一毛。
图片
那么为什么上游的水这么少,下游的水却这么多呢?
这是因为布拉马普特拉河虽然是雅鲁藏布江的下游,但它的水量并非主要来自于雅鲁藏布江,而是主要来自于印度东北部的大量降雨。
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无法越过喜马拉雅山,最终在印度的东北角囤积,形成了地球最强的超强降雨带。
图片
这里是全世界降雨强度最大的地区,比亚马逊雨林的降雨还猛。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就在这附近。该地的年降雨量超过20000毫米,能连续下雨几个月不停歇。
图片
布拉马普特拉河除了流量大以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江面极宽,宽度甚至能达到18公里。
图片
18公里宽的河面,这和发洪水其实也没什么区别了。
图片
也就是说布拉马普特拉河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一个“永久性的洪水泛滥区”。
这里的人自古以来就生活在水乡泽国之中,早就习惯了天天泡在洪水里。
图片
我们的这100亿方水实在是没办法给这个“永久性洪灾区”多撑起多少场面。
所以印度担忧“水攻”这种低端操作,纯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图片
不过也不是说这个工程没有威慑力,只不过它的威慑力并不是只针对印度,而是针对在座的所有人。
因为这样的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宣言:
我们是另一个层次的文明。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