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最贴近我们劳动群众经济生活,最近这几个月以来,无论是去超市还是去菜市场,明显感觉到多数日常食用品价格的上涨,尤其是我们常打交道的鲜菜,受到季节性影响及气象灾害冲击,造成市场鲜菜供应紧张而价格上涨。
其实,相对来说,从经济角度来看,在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显现,货币增速放缓的环境中,钱越来越难赚,而物价上涨更容易冲击到多数人的经济神经。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本来钱袋子就不容易鼓起来,现在物价上涨进一步给钱袋子带来压力了。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九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创下七个月新高,那么对我国经济影响有多大?会不会影响到央行的货币政策?
物价上涨感到买不起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2.5%;食品价格上涨3.6%。CPI2.5%的增速创下七个月新高,看起来并不低,而且有些商品价格的上涨速度我们实际感受会更高。
比如:同比来看鲜菜价格上涨14.6%,鲜果价格上涨10.2%,两位数的增长让人“失敬“。猪肉价格下降2.4%,二师兄一举失去了价格热门的地位。但依然不能让人小觑,毕竟环比上涨3.7%。
从长期看,鲜菜水果价格的快速上涨,源于季节因素及气象因素,随着季节的调整以及对气象灾害的消化,鲜菜水果的价格上涨长期受到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同比涨幅最猛的是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涨幅20.8%,相信经常开车驾驶的朋友会对汽油价格的波动最是敏感。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汽油价格的上涨,不仅仅是用在交通上,其事关实体经济的多个行业,均会受到价格的波动影响,而且,我国的石油主要依赖于进口,国际油价的高位,也意味着给国内经济带来输入型通胀,对经济的影响是值得警惕的。
9月份物价上涨对我国经济影响有多大?从整体宏观经济格局来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物价的上涨往往会对消费市场带来影响,长期来看影响有限。短期来说,9月份的CPI指数相对来说并不是很高,属于中等以上,对多数人的购买力会造成影响。
央行往往会视物价上涨情况而选择加息或者降息,比如美国美联储对加息的其中一个指标是通胀指数2%,而反观我国央行,在连续三个月CPI指数保持在2%时代,其会不会选择加息?
个人认为央行短期内不会加息,一方面央行今年来选择多次降准,来对实体经济企业资金支持,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现在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多数中小企业面临融资贵的环境中,加息从理论上来讲是不客观的。
除非市场通胀(物价上涨过快)持续高速上涨,为了抑制高通胀对经济的冲击,央行会选择加息来对应。关键是市场高通胀这样的基础条件在目前的国内经济环境中存在吗?
冬天冷,喊了好久的捂紧钱袋子,现在来看,还是被物价上涨吃了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