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廖夫:导弹命中渔船却未爆炸的真正原因有两个
2016-07-03 14:49:00



那么,为何如此先进,威力巨大的雄风三型反舰导弹,连一艘渔船也未能击沉呢。

根据台湾军方透露的消息研判。此次事故是台湾海军每年两度的“甲类操演验收”,这种考核是对部队编制、实力、战备和安全状况的全面检查,有些类似解放军海军的舰艇全训考核。舰上的导弹都应该为战斗状态的实弹,误射原因是金江舰武器中士高嘉骏未按程序实施测试,且无军官在场督导,高中士在完成测试程序后,很悲剧的误选了作战模式,为导弹火控系统装订了攻击模式,导弹立即进入发射程序,造成雄风导弹误射。

有人问,导弹误射以后,为何不通过数据链等中继设备命令导弹自毁呢?

雄三导弹于8点15分射出,17分命中,导弹飞行了不到二分钟,距离74公里。台军此次误射的是熊三早期型,速度2.2马赫,射程110~130公里。改导弹在最大射程上也就飞个三分钟,根本用不着数据链中继,所以弹上没有数据链,无法指令导弹自毁。 

有人问,如果导弹到达指定位置没搜索到任何目标会怎样?

导弹如果在目标区没有捕获到目标,会继续向前飞几十公里,或者转弯折回来再次搜索,再没有捕获目标,就会坠海自毁。这要看火控诸元的装订设置,根据反舰导弹的几种射击方法,有不同的雷达搜索设定。

有人问,雄三为何命中了三四米高的渔船驾驶台,反舰导弹的命中点不是在水线么?

雄三命中渔船的高度大约三四米。因为大多数反舰导弹的命中点高度,都是三四米,很少有贴近水线命中的。以前军事杂志介绍反舰导弹时候,总要念叨什么在水线命中敌舰,其实是误导。反舰导弹的终点高度,是可调的,要根据海况,在发射前进行装订。风平浪静时候装订的命中点高度较低,为2~3米,高海况的命中点会更高。

有阴谋论人士认为这不可能是“误射”,理由是发射反舰导弹绝不可能由一个人来完成。与他们对导弹的认识相反,金江号导弹艇的武器系统相当先进,导弹发射战位可由一人完成,在考核时,不需要目标指示系统的联动,仅使用指挥系统就能为导弹装订诸元,预设一个外海的虚拟目标即可。

一般来说,反舰导弹发射之前需要进行射击诸元的装订,由火控计算机根据接收到的目标指示数据,也就是目标距离、速度和方位角,规划弹道,计算导弹所需飞行路线,为导弹供电并启动弹上制导系统,将相关数据输入给导弹,包括飞行弹道模式、末制导雷达搜索方式,根据海况调整末端命中点高度,按下发射按钮之后即可发射。

雷达制导的反舰导弹,在飞行到距离目标一定距离时,末制导雷达按照火控系统设定的时间和高度开机,打开雷达引导头(鱼叉导弹通常装订为距离理论目标30公里处开机)。导弹随即进入末端制导,雷达以两个装订好的大小扇面角度向前搜索,小扇面用于精确打击,可以直接命中敌人舰队多艘军舰中的某一条,当然,这种精确打击需要目标指示相当精确,目标距离较近,战术运用相当纯熟。

如果精度较高的小扇面没有捕捉到目标,导弹的制导雷达会立即启用大扇面,增大搜索范围,抓住海面上雷达回波最强烈的那个目标,直愣愣一头扎下去,就是你了。

台湾的肇事中士已经承认在全舰考核的时候,胡乱输入的坐标,没想到导弹真的会发射。台军的这位中士很有可能为导弹装订了一个虚拟目标,位置“恰好”位于澎湖列岛外海,导弹发射后,沿着事先规划好的航路飞行,直到在目标区“恰好”遇到一艘渔船... ...

图片:台湾网友在左营军港拍摄的雄三导弹被发射上天的图片。

根据台湾媒体公布遇害渔船的照片,渔船驾驶舱前方有一个大洞,渔船的后半部遭到重创,导弹是渔船驾驶台前方射入,洞穿船体,从渔船尾部侧后方射出,摧毁了渔船的后部上层建筑,然后落入大海。

台军透露导弹未能将渔船击沉的原因,是因为引信没有作用,台军称雄三导弹采用半穿甲战斗部,是为了打击大中型水面舰艇比较坚固的钢制外壳,利用高速侵砌舰艇舷侧钢板,进入舰艇内部爆炸,能够达到最大的毁伤效果。台军称该渔船是一艘玻璃钢制造的百吨级小船,外壳很薄弱,所以导弹洞穿渔船时没有足够的撞击力触发引信,导致引信没有作用。

然而,台军的这种解释并不能令人信服。反舰导弹的半穿甲战斗部,都使用厚壁钢制壳体,配用多点同时点火的触发延时引信,能保证弹头穿入舰艇内部爆炸。现代反舰导弹战斗部的引信精度极高,起爆管的保险机构能够精确的感应导弹对目标的撞击和穿透,保证导弹侵入船舱内3~4米的深处爆炸。

很多反舰导弹在做实弹射击时,会采用靶船上堆积集装箱来模拟目标舰,我们知道海运集装箱的壁板非常薄,侧板厚度一般是2.0mm或1.6mm的钢板,照样能让反舰导弹战斗部爆炸。所以即便是渔船的玻璃钢外壳,导弹从驾驶台洞穿,从尾部射出,距离有十几米,这足以触发引信,导致战斗部的爆炸。

图片:解放军海军正在装配国产鹰击-83反舰导弹的战斗部。

因此,雄风三导弹命中渔船却未爆炸的真正原因有两个,一种可能这导弹是一枚惰性弹,并没有安装战斗部,导弹直接洞穿渔船以后就落海了。第二种可能是导弹的引信失灵,造成战斗部未能爆炸。

这个原因,要涉及导弹质量问题,估计台湾军方打死都不会承认,所以他们只说撞击强度不够导致引信未作用。

台湾军方一直声称雄风三型飞弹是全世界各国现役反舰导弹中,超音速射程最远,速度最快,性能最先进的型号,他们认为目前地球上任何近程反导系统都不能对雄三飞弹进行反制,甚至号称是“辽宁舰杀手”。

这是不是听上去很耳熟,十几年前中国大陆也有媒体如此盛赞过俄制现代级的“白蛉”超音速反舰导弹,称其为“航母杀手”和“制海杀手锏”,原因是那时候中国军队武器体系还比较落后,无法对抗美国等强敌,无奈提出了“杀手锏武器”,“以地制空”和“小群多路”等应急安慰的作战理论。这真是轮回呀!

强军之间的大区域海空对抗,需要靠完备的武器体系才行,单指望一两件所谓的杀手锏,反映了心理的弱势,体现了战术的呆板。所以杀手锏理论是一种小国寡民的错误军事思路,一个在陆地海洋都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国家,都是堂堂正正的全面建设海防体系,从不挂念几件所谓的杀手锏神器。像中国海军那样拥有无比强大制海系统的军队,面对任何敌人的任何杀手锏,都有无数种方法反制之。

就像是有些客观的军事专家常说的,在一个强大完善的武器体系支持下,手榴弹也能击沉航空母舰。所以,面对台军所谓的“辽宁舰杀手”,主力舰已经达到世界第二规模的大陆海军表示,我们就看着你嚷嚷,不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