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路相逢勇者胜,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百年变局的大国博弈舞台上,每一步胆怯的退缩,都可能成为葬送国运的战略陷阱,而每一次勇敢亮剑,则可能开启崛起的新篇章。
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后,美国推行一系列单边主义政策,向全球贸易伙伴开征“对等关税”,试图将世界彻底推进“丛林时代”。 在这一背景下,中东地区因为美国支持以色列搞军事扩张,从而引发深刻的地缘政治重构。在这个过程中,伊朗因绥靖妥协和犹豫不决而导致其经营的“抵抗之弧”彻底崩溃,并且还让自己遭到了军事打击,国际地位因此大跌;相反,巴基斯坦在应对印度压力时表现出坚定决心,不仅赢得了巴印冲突,更一举获得美国、沙特和卡塔尔的支持与合作。 两种不同的战略选择,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国运,这就是新时代的世界形势。在占豪看来,这样的形势非常值得深入分析一下,一探其中门道。
一、特朗普政策与中东危机交织引发全球格局剧变
2025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向全球贸易伙伴开征“对等关税”,唯有中国实施坚决对等反击。 这标志中美较量进入新阶段,两国各为首形成世界两大经贸和科技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中国增加了很多压力,但客观上也强化了中国的全球地位。欲戴其冠必先承其重,中国现在就是这种状态。
图片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地区性热战趋于恶化。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执意占领加沙城并试图在黎巴嫩、叙利亚和约旦河西岸扩大地盘,这实际上已经加速世界剧变。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特朗普政府并没有改变对中国看法,继续视中国为美国最主要对手,一再引导欧盟力量与中国展开对立。 这一系列动作,为中东本已复杂的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局势发展到当下,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判断,全球秩序正处于深刻重构期。随着特朗普政府推行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全面的关税制度,全球贸易版图正在重绘,全球地缘格局也必然重组。
在这种背景下,各国也正在被迫重新定位自身战略。欧盟正在不断接受作为美国“军事附庸”的地位,而巴西则因与中国接近和在金砖国家中发挥领导作用而遭到美国关税报复。世界正清晰地分为不同阵营,中东国家面临选边站队的战略压力。伊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战略失误。
二、伊朗最大的战略失误是丢掉“抵抗之弧”的缓冲区,陷入孤立无援状态
伊朗,曾凭借“抵抗之弧”在中东地区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然而,面对以色列的多线作战战略,伊朗表现出战略上的犹豫不决和战术上的妥协退缩。以色列自巴以冲突后对叙利亚发动频繁精准空袭,主要打击的伊朗革命卫队的军火运输通道和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
在黎巴嫩边境,以军也没闲着,不断对真主党施加强大攻势,甚至一度试图占领黎巴嫩,若非中国为首的维和部队,黎巴嫩可能已经亡国了。今年初,以色列开始对伊朗本土核设施展开罕见直接打击,对伊朗重要领导人和核专家展开暗杀,两国一度爆发大战,甚至引发美国参战。
图片
然而,最终伊朗还是退缩了。伊朗的退缩背后有多重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勇气不够,在狭路相逢的时候“过于爱惜羽毛”,这直接导致了包括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等“抵抗之弧”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这直接影响到了伊朗地区大国的战略地位和其在大国博弈中的角色。
伊朗的这个战略失误导致严重损失,最终以色列不仅空袭伊朗国防部总部、核计划总部及多处石油设施,还首次袭击了伊朗能源基础设施,包括伊朗南部布什尔省两家炼油厂。更关键的是,这次试探彻底让美以摸清了底细,未来伊朗可能会因此遭受更加严厉的军事打击。
更为关键的是,伊朗在失去哈马斯、真主党和阿萨德政权后,“抵抗之弧”彻底崩溃,抵抗之弧就剩下伊朗,伊朗要再抵抗,就需要拿命来搏了!经此一战,伊朗国家形象严重受损,全球资源获取能力大幅下降,未来面临更大概率的军事威胁和险峻的国际形势。
三、一场充满勇气的战争,让巴基斯坦实现战略破局
与伊朗的犹豫不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基斯坦的坚定果断。面对印度的入侵压力,巴基斯坦敢于亮剑、坚决回击,最终在巴印冲突中取得胜利。这一胜利为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巴基斯坦的成功不仅源于战场上的表现,还得益于其明智的外交布局。巴基斯坦和中国重申了“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活力。这一关系成为巴基斯坦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支撑。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晤,双方重申致力于通过加强合作来巩固铁一般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图片
巴基斯坦在军事胜利后,迅速将战略成果转化为外交收益。美国迅速抛弃印度,转向巴基斯坦抛出橄榄枝,特朗普连番邀请巴基斯坦军方领导人成为“座上宾”。随后,以色列空袭卡塔尔首都,沙特阿拉伯因此及时调整战略,与巴基斯坦签署军事同盟协议,有消息称卡塔尔也准备加强与巴基斯坦的合作。这一系列外交突破,使得巴基斯坦一举打通了利用中国实力和影响力扩大自己在中东影响力的通道,迅速崛起为伊斯兰世界的重要领导力量。与此同时,对沙特等国而言,也通过巴基斯坦打通了与中国的军事联系,这种联动将直接撬动整个中东格局。
四、地区权力重组与战略调整,加速促成中东新格局
巴基斯坦的崛起引发中东地区权力格局的加速重组。就在以色列空袭卡塔尔首都后,沙特阿拉伯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国家安全,于是沙特王储小萨勒曼在几天内就与巴基斯坦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这次结盟,不仅巩固了自己在伊斯兰世界的地位,也大幅提升了国家国防安全水平。当然,这一联盟标志着中东地区力量重新配置,可能改变整个地区的安全架构。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包括中国、巴西、欧洲等力量,其实也在悄悄调整各自在中东的战略。我们注意观察会发现,当欧洲接受了自己的美国附庸地位时,巴西立刻进行了抵制。巴西为什么反应剧烈?因为,北约如果联系紧密并且准备扩张,南美的巴西也将是“猎物”之一。在这种关键时刻,中国又登场了,中国则提出了新的全球治理倡议。这些剧烈变化,意味着全球力量轴心正在发生转变。
在2025年8月31日至9月3日期间,中国通过举办了上合组织峰会天津峰会和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阅兵,两场盛会充分展示了中国开始展现出的全球领导力。然而,面对中国人所举办的两场盛会,美国毫无应对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方面,美国拿不出中国全球治理倡议那么有高度的思想,这是美国软实力不行了;另一方面,美国也拿不出中国那么先进的高新技术武器,这是美国的硬实力不行了。
图片
这些事件连起来,标志着“欧洲中心主义”时代的衰落以及“单极”世界秩序的终结,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的力量中心拥有足够的能力和自己的计划来重组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东方神秘力量,越来越发挥重大历史作用。中国,将在新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
五、终极的大国博弈是谁能引领全球治理新趋势
在中东棋局重构过程中,中美两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战略思路。美国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单边主义和武力威慑维持霸权地位,实践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相比之下,中国提出全球治理五大倡议,表明中国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贯彻“破”与“立”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中国推动改革二战后建立的联合国及其他多边国际组织为代表的全球治理架构,使其反映和代表“全球南方”的关切和利益。另一方面,鉴于美国以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阻挠甚至破坏对联合国及其他多边国际组织的改革,中国与“全球南方”和愿意改革全球治理架构的发达国家,共同打造与旧架构平行的多边治理架构。
图片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支持巴基斯坦的战略体现了新的全球治理思路。中国无需直接军事介入中东,只需大力支持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巴基斯坦,就能达到战略效果。而且,这样对大家的伤害最小!就像占豪在参加北京香山论坛时有媒体提问郑永年先生中国如何解决武器出口和热爱和平的矛盾时占豪在心里给的答案一样,中国武器进入中东,恰恰可以平衡中东的军事不平衡,恰恰就能推动地区和平,中东的不和平恰恰就是缺了中国的武器。坦率说,这种通过巴基斯坦间接而有效的策略,不仅降低了直接卷入冲突的风险,还提高了战略效益,体现了中国智慧。
伊朗与巴基斯坦的鲜明对比,揭示了百年变局中国家战略选择的重要性。伊朗的退缩导致经营数十年的地区影响力几乎崩溃,而巴基斯坦的勇敢亮剑则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这一案例生动说明了:在大国博弈中,示弱等于自杀,有勇有谋才能逆天改命。
从历史经验看,国家战略需要根据时代变化而调整。有国际关系学者指出,中国传统的“韬光养晦”策略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价值有限。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世界,一个国家的实力是强还是弱,用不着隐瞒或者夸大,外部世界通过各种与中国的联系,能够深入把握。真正的智慧在于平衡“示弱”与“示强”的关系。既不固定坚持“韬光养晦”教条,也不过于锋芒毕露,而是要利用“示弱”和“示强”的好处,克服“示弱”和“示强”的局限,最终达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情况下,更多需要“示强”来让敌人知难而退,而不是“示弱”引起对手的兽性。“示强”是必须,示强可以发挥威慑的效果,这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朝鲜。
对于所有国家而言,伊朗和巴基斯坦的案例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国家博弈中,任何侥幸、退缩、摇摆都将是国运的致命毒药。唯有敢于斗争、善于谋划的国家,才能在大国棋局中站稳脚跟。世界正在重组,命运由己不由天。国家需要的是既有敢于亮剑的勇气,又有深谋远虑的智慧,才能在百年变局的暴风雨中立于不败之地!
伊朗,需要多向巴基斯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