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到2019年年底已经下线491架。到2020年的9月底已经下线560架,这个速度确实是很快的。不过F35是分成3个型号。而且除了装备美军4大军种,还有大量的海外订单。2018年交付给美国空军、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海军3个军种的的F35一起是54架;到目前交付数量巅峰的年份自然是2019年。美国4大军种,空军、海军、陆战队、空中国民警卫队加起来是81架;其他一大批盟友和国际买家,一共是另外53架。而韩国方面单独就有24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F35除了急于武装美军之外,还重点武装美方认为的海外重点战略方向。目前在东亚方向,日韩一共已经有42架F35A,到明后年可能会超过80架。按照现有的情况来看,一般从刚刚接机到形成初始战斗力需要至少3到4年。比如拿到F35比较早。
而且有欧洲唯一生产线的意大利方面,早在2015年就已经获得了第一架F35A,到2018年才宣布形成IOC,也就是初始作战能力。从这点看,日韩方面的F35A形成初始作战能力最早也需要到2023年左右。那么面对F35的快速下线和大面积铺开。J20是否已经失去了追平数量的可能?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更科学地来看待。第一,F35系列是依靠超级大国的全球霸权和长期的航空先进技术,在全球推广的一种单发隐身机。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代替F16这种单发三代机的角色。其市场规模和潜在采购规模,本身就是J20这种只有一国市场和到目前为止的单一用户的双方重型隐身机无法对比的。F16在全球销售了2500架以上。F35系列估计最终也可以生产和销售出去1500到2000架。而J20几乎没有生产超过800架的可能性。
J20的真正比较对象应该是F22A,而F22A最终只生产了187架。当然J20的作战对象不能选择,最终和F35的三种系列面对面空中遇到的概率极高。因此J20肯定不会和F22A一样只生产了不到200架就早早关闭生产线。预计J20的产量最终会起码达到F22A的原本预计产量,也就是680架上下。加上升级型号到800架也是可能的。第二,J20和F35目前所处的生产和装备阶段不同。F35已经量产和装备了八九年,早期的年产量也是几架到十几架,而且据说早期下线的170多架只能训练并不能作战。这个说法有一定的可信度。因为空自的18架中也有4架只能训练。而J20从宣布装备到现在也不过4年,而且从一开始下线的机型就开始战备值班,明显都是作战型而不存在纯粹的训练型。两者的生产时间段差距在3到4年。而现在J20在解决了配套发动机以后也开始上批量。今后的产能还会继续扩大。
如果J20的下线量再积累3到4年,最终过200架以上甚至接近300架是可以期待的。如果有300架,那么在整个亚太地区明显已经足够强大。对付对手的陆基和海基各种F35可以有相当优势了。第三,J20是双发重战,与只需要单发的F35先天就很难单纯拼产量。因此也急需一种不与J20争夺配套发动机的新隐身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