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起猛烈抨击,称其为 “小有成就的喜剧演员”和“没有选举的独裁者(a Dictator without Elections)” ,并警告若不迅速推动和平进程“乌克兰将不复存在”(not going to have a Country left)。
这一言论不仅将美乌矛盾激化到新的高度,更折射出美俄两国对泽连斯基政权的共同敌意,使泽连斯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困境。
图片
另外,特朗普还将矛头直指泽连斯基的选举合法性问题。他声称泽连斯基因戒严令无限推迟选举,导致总统任期合法性存疑,并引用“泽连斯基支持率仅4%”的数据来强化这一观点。不过,路透社引援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2月初的民调显示,57%的乌克兰人仍信任泽连斯基。
这一矛盾的数据背后,是美国和俄罗斯对乌克兰政治议程的深度干预。自去年5月泽连斯基原定任期结束后,俄罗斯就持续质疑其合法性,称其“无权代表乌克兰签署协议”,旨在从政治层面削弱泽连斯基的影响力,为自身在乌克兰问题的谈判桌上争取更多主动权。
而美国方面,特朗普政府以“支持率低下”为由,不断施压乌克兰重启选举,试图为谈判扫清障碍,实则是为了通过选举结果,扶持一个更符合美国利益的乌克兰政权,以便在乌克兰问题上更好地贯彻其战略意图。
而泽连斯基的强硬立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美俄在乌克兰的战略利益兑现,尤其是在美俄双方如今已经进行了首轮谈判会晤之后,泽连斯基更是成为两国的“眼中钉”。
图片
在领土诉求方面,俄罗斯要求乌克兰承认其对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的控制,然而泽连斯基坚持“不割让领土”的底线,使得俄罗斯无法“合法化”以上地区。泽连斯基这一态度是在其国内情绪高涨的背景下,为了维持自身政治支持的必然选择,但无疑与俄罗斯的战略目标产生直接冲突。
另据《每日电讯报》披露的协议草案,此前美国要求获得乌克兰稀土、能源等资源50% 的收益权,并控制港口与基建优先权。毫无疑问,若泽连斯基签署此类协议,乌克兰将沦为“经济殖民地”,国家经济命脉将被美国牢牢掌控。
泽连斯基拒绝签署的态度,虽然赢得了国内部分民众的支持,但却令美国大为不满。美国长期在全球范围内追逐资源利益,乌克兰丰富的资源对其具有极大吸引力,泽连斯基的反抗打乱了美国的资源掠夺计划,导致美国对其施加更大的政治压力。
而且,近期美俄在沙特的会谈标志着双方关系的微妙转向,也凸显了泽连斯基在这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不合时宜”。美俄双方在会谈中达成恢复外交关系、推动停火等共识,然而,乌克兰却被排除在外。特朗普直言“泽连斯基三年前就该结束战争”,暗示其抵抗政策已不符合美国 “抽身战略”。
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态度转变,源于其自身战略利益的考量,长期的俄乌冲突,使得美国在军事、经济等方面付出一定代价,且未能实现其预期的战略目标,此时,美国希望通过与俄罗斯的谈判,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逐步从乌克兰泥潭中抽身。
对此,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特朗普是“唯一理解俄方立场的西方领导人”,这一言论进一步凸显了美俄在压制泽连斯基问题上的默契。俄罗斯在这场冲突中,也希望通过与美国的合作,减少外部压力,巩固其在乌克兰的既得利益。而泽连斯基的坚持抵抗不符合美俄双方当前的利益诉求,使其成为美俄共同打压的对象。
换言之,泽连斯基如今的困境在于同时触怒了美俄两大强权。对俄强硬的态度,让他成为普京的“眼中钉”,俄方明确要求其下台。而对美拒签资源协议,又招致特朗普的“人身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政府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乌克兰国内局势也变得更加动荡。
欧洲在这场博弈中的尴尬处境也加剧了乌克兰的孤立。尽管欧盟试图加大对俄制裁,但美国主导的和谈进程已将其边缘化,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直试图在维护与美国同盟关系的同时,保障自身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然而,美国在与俄罗斯的谈判中,并未充分考虑欧洲的利益和诉求,使得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话语权逐渐减弱,这也让乌克兰失去了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支持力量,进一步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泽连斯基的悲剧性在于,他的抵抗姿态虽赢得了国内多数民众的支持,却因美俄之间的地缘政治交易,沦为了“弃子”,乌克兰在这场博弈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若乌克兰无法在主权让步与外部压力间找到平衡点,其命运或许正如特朗普所言一样“不复存在”。这样一来,泽连斯基可不仅仅是能不能“上桌吃饭”的问题,连成为菜的资格都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