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惊呼:美国惊慌 :欧洲竞相与中国做生意
2015-10-24 14:54:31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的访问充分表现出,随着欧洲各国竞相从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中获益,这些国家如何减少对人权和安全问题的强调。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0月23日报道称,自2012年以来,英国首相卡梅伦及其财政大臣奥斯本一直在减弱公开批评中国政治、军事和人权问题的声音。过去几天在习近平访英期间,卡梅伦和奥斯本一直在强调增加贸易和投资可以为英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报道称,但是在欧洲,因为与中国做生意的诱惑而改变计划的不仅限于英国,包括欧洲经济强国德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也有这种考虑。柏林也一直在努力讨好北京,德国政府对中国国内的人权问题以及中国在亚洲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几乎没有发表过任何抨击。

德国充满活力的经济建立在先进工业品、尤其是汽车出口之上,德国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经济增长有关,中国目前是德国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法国。

据德国政府数据,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在2014年达到了745亿欧元,几乎是欧盟对华出口总额的一半。

报道称,德国一些有政治影响力的大公司尤其与中国紧密相关。比如大众汽车公司有近65%的利润来自中国。

从现实意义来看,英国目前推出的对华关系“黄金时代”是与德国的直接竞争,也是在较小程度上与法国的竞争,法国一直更直言不讳地批评中国。

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占欧盟对华出口总额的45%,远高于英国的10%和法国的9%。德国是除芬兰之外唯一与北京保持贸易顺差的欧盟国家。与此相比,英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远远高于欧盟五大经济体中的其他国家,约为114亿欧元。

在奥斯本眼里,英国作为一个贸易国家的未来与崛起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他在为北京唱赞歌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奥斯本说,英国希望成为“中国在西方的最佳合作伙伴”,尽管中国经济正在放缓。这让美国感到沮丧甚至愤怒。

中国把欧盟看作人为的政治实体,因此中国强调与欧盟各国的双边关系。

报道称,有人指责德国总理默克尔出于经济利益淡化人权问题,她访华时,总会带上德国企业的高层代表。

德国对中国比英国更重要,而且鉴于其历史,德国在中国的人权等问题上并未完全保持沉默。但默克尔也已经降低了调门。她曾在2007年与达赖见面,引起中国强烈不满。她在此后多年中,很大程度上只是私下表达批评意见。

报道称,法国专家弗朗索瓦·戈德芒呼吁欧盟在人权问题上采取统一步调。他说,欧盟在这方面的薄弱环节来自“中国对其经济影响力的运用,欧洲目前的信心危机以及着眼于距离欧洲更近的地缘政治担忧,从而把中国人权问题挤到了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