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经过推迟后的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正式上演,俄军最强武器悉数亮相:与以往举行的阅兵式相同,首先通过红场的是徒步方队,之后是装备方队,首次展示升级后的“铠甲”-SM弹炮合一防空系统;75架战机均为俄罗斯最先进的战斗机、攻击机、战略轰炸机和加油机——其中包括装备了最新型、最独特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米格-31战斗机。
除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外,今年的阅兵式最大的看点是,还原了1945年阅兵式的场景。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它标志着普京领导下的今日俄罗斯开始“回归”——也意味着苏联时期将不再作为俄罗斯的历史包袱,而是作为俄罗斯曾经辉煌的历史记忆加以传承。
苏联解体后,全盘否定当年的历史思潮在曾经在俄罗斯风行一时。苏联时期的历史,甚至一度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打交道的的“原罪”。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下,俄罗斯的国民精神经历了一段严重的混乱时期,从什么原点上出发重建俄罗斯大国地位,也成了一个难题。随着俄罗斯“全盘西化”频频碰壁以及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逐步走向对抗,俄罗斯开始重新思考连接苏联历史——重振俄罗斯大国雄风的历史出发点问题。
建立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是普京的矢志追求。他曾许诺:“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事实已经证明,普京很想成为在俄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领导人。他崇拜彼得大帝,崇拜俄罗斯历史上对本民族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民族英雄。当有人曾提出把列宁遗体从红场迁出时,普京明确表示反对。普京认同俄罗斯国家历史教材委员会对“十月革命”的评价:即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普京公开宣布:“我希望,这一天将成为克服分裂的象征,成为相互宽恕和对我们国家历史本来面目的象征的自我接受”。
苏联时代,无疑是俄罗斯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仅仅经过1917年到1936年短短19年时间,苏联不仅完成了工业化,且工业生产总值迅速超越法、英、德等强国,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它凭一国之力,抗击了强大的法西斯集团的进攻,一举在欧洲战场扭转了战局,最终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战之后,苏联一举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在国防科技——如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一度夺得世界第一。
生长于当年抗击德国侵略最前线的圣彼得堡的普京,对于苏联和二战历史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普京认为,苏联解体是20世纪地缘政治的最大灾难,对俄罗斯人民来说是一个悲剧。”2014年12月,普京在《建立国家文化政策纲要》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尊重过去年代历史上一些杰出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响。对苏联时期取得的成就,这是无可怀疑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从某种意识形态的考虑出发,对国家和人民在我们生活中这一极其重要的时期取得的成就加以诋毁。”普京还多次表示,绝不能用“黑色的油漆把过去全部抹黑”。
最近几年,面对西方国家及俄罗斯国内一些抹黑苏联历史的行为,让普京深刻地认识到,如果放任西方舆论“妖魔化”苏联的行径,必然造成俄罗斯历史、文化与情感基础的坍塌。普京为此致力于客观评价苏联和维护苏联荣誉。2000年12月,普京建议国家杜马通过法律形式,规定以苏联国歌作为俄罗斯国歌,用红旗作为俄军军旗。当有人对此竭力反对时,普京反驳说:否定苏联时期的一切象征性标志,从原则上讲是错误的,否定历史会使整个民族“数典忘祖”。
普京质问那些否定苏联历史的人:“在苏联时期我国拥有的一切就不值得我们回忆了吗?我们把杜纳耶夫斯基、肖洛霍夫、肖斯塔科维奇、科罗廖夫和航空航天领域的成就置于何地?我们把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的飞行置于何地?把鲁缅采夫、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时期以来俄国军队所取得的辉煌胜利置于何地?1945年春天的伟大胜利又该怎么解释?”普京还坚持恢复了已经改名的斯大林格勒的城市名称。2007年5月底,普京签署《永远纪念祖国烈士》命令,决定在全世界14个国家建立苏军烈士陵园保护中心。
就在今年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之前,普京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发表长文《第二次世界大战 75 周年的实际教训》。普京在文章中强调苏联红军在在二战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西方国家出现的企图篡改二战历史的行为进行了有力反击。普京还签署法案,将二战结束日期由1945年的9月2日改为9月3日,以便维护历史正义和历史真实。
普京的上述行动,就是在捍卫包括苏联时期在内的俄罗斯民族昔日的荣耀,重建“强大俄罗斯”的精神武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俄罗斯今天进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盛大阅兵,不仅是让世人看到俄罗斯的军容和装备,还有俄罗斯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的回归——这恐怕才是真正让那些抵制俄罗斯的势力,真正感到颤抖的伟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