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豪:中俄联手准备出重拳
2016-04-20 09:02:43



过去几个月,美国在南海和半岛的动作明显有所不同,所付之行动的力度和施加给中国的压力都明显加大。譬如,在半岛举行的美韩军演是史上规模最大,在军事部署动作上也非常频繁;在南海就更是如此,不但和菲律宾举行有针对中国意味的军演,如今航母舰队已长期“巡航”在南海,其驱逐舰甚至已到了中国西沙岛礁附近,逼中国就范的味道很浓。

也正是前面美国更大力度施压中国的这几个月里,由于俄罗斯在叙利亚对美国构成的战略压力,双方不得不开始进行妥协,并已经进入了叙利亚和乌克兰问题的地缘利益交易进程之中。很显然,这背后的逻辑是,美国在中东被俄罗斯破局,不得不在乌克兰问题上与俄罗斯交易,但美国试图在交易后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以促使中国让步,将自己在中东的损失从中国这里给弥补回来。

美国的意图中国方面当然清楚,中国也有相应的对策,并且不准备做任何让步。根据美国在过去几个月里对中国的施压效果看,美国迄今在南海并未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好处,而中国却在不断地“种岛压惊”。当然,美国也是有一些暂时效果的,譬如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落定了,南海的水经过几年的努力被其搅浑了,军舰在南海也依然可以“自由航行”(虽然旁边多了一些中国的军舰“陪伴”),但也仅此而已,他想达到在南海削弱中国影响力的目标不但没有实现,反而是被中国加强了(国力使然,中国的国力增强了,有底气和足够能力了)。综合看来,在南海中美的影响力都在加强,而周边国家的影响力都在被削弱,这就是大国较量下小国的悲剧。

但是,本文的视角不是中美较量的变化,而是中俄之间的变化和俄罗斯在半岛、南海的态度。

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进入2016年后中俄之间的互动协作更加频繁了。就拿最近来说,王毅外长在两会期间就奔赴莫斯科与拉夫罗夫会谈,当时看似是为朝鲜问题沟通,但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沟通俄罗斯与美国在叙利亚和乌克兰问题上的交易。对于俄罗斯的这些动作,中国予以支持,由此可见中俄战略协作之深。而就在4月18日,王毅外长再次访问俄罗斯,参加中俄印三国外长会,并就双方关心的地区问题和普京访华议题进行会谈。另据最新消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中俄印外长结束的几天后即4月底也将访华,为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半年访华做进一步的沟通。从双方外长释放的信号上看,这次会面将会取得更重大的成果和进展。毫无疑问,中俄两国握在一起的拳头更紧了。

那么,中俄为何更加紧密的抱团?双方又都希望达到怎样的效果呢?

 

中俄之所以更紧密地抱团,根本原因在于三点:

一、俄罗斯在西面的形势短期稍有缓解,但长期却更加紧迫。

虽然在普京出击叙利亚后俄罗斯的地缘被动局面一下子改观不少,但大的局面终归还是没有缓解。就现实而言,一方面叙利亚问题和乌克兰问题的交易虽在进行,但到底是否能顺利完成交割仍是未知数,形势并未完全明朗,俄罗斯需要做好两手准备;另一方面,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虽稍作让步,但又在波兰进行军事演习,这表明美对俄的战略压力并未实质性降低,这也需要俄罗斯寻求更大的支撑以作长远考虑。

二、中国在半岛、南海的压力明显增加,需要伙伴。

对中国来说,在过去几个月里由于朝方的折腾和美国的挑衅,半岛局势对中国的压力客观上是增大了,美国每一次针对朝鲜的行动,其更深的意义其实就是针对中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意思很明显。在南海方面,过去几个月来虽然中国借美国及其它国家的挑衅不断增强自己在南海的力量,但中国身上的压力客观上增加了也是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非常需要俄罗斯这个伙伴。

三、中俄联手有助于对冲西方国家进一步抱团,可以对冲亚太国家倒向美国的力量倾向。

虽说俄罗斯与美国在妥协,但大家可以看到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并未解除,俄罗斯2016年的经济压力一点没有减轻。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G7外长会上针对南海、东海的声明已有针对中国倾向,甚至在海洋安保都有了声明。对于G7更加关注亚太,是中俄都应该警惕的事情。再考虑到东盟的个别国家倒向美国的倾向,中俄有必要联手体现在亚太的力量以对冲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否则,一旦成势,对中俄来说都是不利的。

如果大家足够细心,会发现俄罗斯外长最近针对美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和南海问题所表达的立场,就知道中俄在合作上又加深了。2016年4月12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中协作是国际事务中的稳定因素,美国在东北亚部署反导系统将实际威胁俄中利益。他还透露,俄罗斯与中国的有关部门已经进行了专家级别的会晤,并就东北亚局势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认为,两国将采取行动保障自己在这些威胁面前的安全。

至于南海问题,拉夫罗夫也明确阐述了俄方立场,他指出企图将南海争端国际化是徒劳,争端的所有相关国家都应遵循不使用武力的原则,继续寻找相互都能接受的政治外交解决途径。俄罗斯的这一立场显然和中国立场相同,这是双方进行协作的结果。

俄罗斯在半岛和南海加强与中国的协作,某种意义上还有另外两个目的:

一、经济目的。

沙特为首的OPEC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在多哈关于石油“冻产”的会议最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原因是伊朗没有参会并且也不准备参与“冻产”,而沙特的条件就是要伊朗也参加“冻产”才答应“冻产”,最终这一会议没有成果。

伊朗之所以不愿意参加“冻产”,根本原因在于伊朗刚刚被解除经济制裁,需要扩产来刺激经济发展,此时让伊朗冻结石油产量的增长是不可能的,伊朗是绝无可能答应的。而对沙特来说,之所以愿意和俄罗斯谈“冻产”,其想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冻结伊朗增产来实现削弱伊朗实力增长的目的。沙特打的算盘是让俄罗斯对伊朗施压,但在这方面显然俄罗斯也是无能为力的。

很显然,在当前世界经济疲软的当下,要想达成“冻产”一致意见基本上不太可能,所以对俄罗斯来说2016年的经济萎缩压力依然很大。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推动中俄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以稳住俄罗斯经济。这就是为何普京一定要在上半年访华且中俄最近互动频繁的另一个大背景。

当然,不达成“冻产”协议对中国是有好处的,石油价格较长时期徘徊在50美元以下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虽说有一定通缩压力,但每年以万亿计的节省资金沉淀到经济体内,对未来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二、地缘面对。

俄罗斯最近在美国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态度上看着好像比中国还硬,在南海的表态也干净利索,俄罗斯这么做除了是要和中国保持一致的态度外,另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中美在亚太的较量力度更大一些,这样俄罗斯在东欧和中东的压力就会小一些。正是基于此,俄罗斯才需要在亚太热点问题上喊更高的调门。某种程度上说,萨德反导系统纠缠的时间越长,中美在半岛的较量就越激烈,同时南海较量得越紧张,俄罗斯身上的压力就越小。所以,相比在中东和东欧与美博弈,俄罗斯更愿意与中国一起在亚太地区与美国较量。

普京很快将访华,可以预见这次访问中俄将会达成更多合作成果,而在一些地区重大问题上中俄的协作将更加深入,如果不出意外,中俄在一些问题上的表态一定会对国际事务的后续发展构成重大影响。对未来长期国际局势来说,这可以被理解为中俄联手出的一拳。对于普京访华中俄将联手向哪里出拳,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