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口谈兵:隐身战斗机的巅峰 歼20飞行员张日天谈“灵境”技术
2017-08-09 08:35:37



首先纠正标题的一个错误,中国空军歼20飞行员里没有叫张日天的,这位霸气侧漏的飞行员叫张昊,笔者写上一篇介绍朱日和大阅兵的拙文提到张昊,网友留言回复时给张昊起了个张日天的外号。

昊是一个汉字,读音为hào(注音:ㄏㄠˋ),常用于人名。形容广阔无限(指天)的意思。总笔画数为8,部首为曰,上下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曰天
汉字部件分解:曰天
分解念起来就是“日天”,虽然汉语不是这样念的。真要这么念就成了“弓长日天”了,具体到张昊这么念也出彩儿(笑)
汉字释义基本字义
1、大(指天):~天(a、广大的天;b、喻父母的恩情深重)。~穹。~苍。
2、姓。
详细字义
〈名〉少昊、太昊
1、会意。从日,从天。本义:广大无边。指天。同本义 [be expansive and limitless]。
投畀有昊。——《诗·小雅·巷伯》
昊天不平。——《诗·小雅·节南山》
2、又如:昊空(天空);昊穹(昊苍。苍天);昊天(苍天;上帝);昊天罔极(如苍天之无穷无尽)。
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史记·五帝本纪》

具体到张昊

张昊的来历可不一般,张昊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马晓天的儿子,正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马晓天司令将儿子送进中国空军,张昊凭借着父亲身上的飞行基因,愣是将自己飞进了中国空军最棒最先进机型的歼20团队。
父子俩长得像不像自己看

传张昊之所以不姓马晓天的马姓,是随了他妈妈的姓。马晓天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儿子姓什么在他来讲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再说自己总是在部队里不回家,都是孩子母亲照顾,有时候还是岳父岳母一起照顾,姓岳父家的姓也是个报答。
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避嫌,同时不给张昊特殊照顾,所以隐姓埋名。笔者接触的老一代军人里孩子姓母亲的姓不少,感觉没有传统社会的约束意识。战争年代更是如此,孩子改姓主要是为了躲避敌人的迫害,都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的,解放前革命队伍里这是普遍现象
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是,一旦自己牺牲了不给孩子造成幼小的心灵冲击,等孩子大了慢慢明白其中的道理,可见改姓有为孩子健康成长特别是安全的考虑,总之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吧,细思泪目。

飞共和国第一代战斗机歼五的青年时代的马晓天(舱内飞行员)
父子都是飞行员在飞行队伍里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我军有不少(将军里还有就不一一介绍了),外军也不少。比如布什家族,老布什是飞行员,小布什也是,老布什在太平洋战争中被日军击落,差一点被日军吃掉,幸亏有美军潜艇在附近给救了回来,不然也没有现在这个小布什了。
歼20飞行员无畏和勇敢借助的是一种双重的勇气
飞行是一种充满了英雄主义的行为,我军王牌飞行员就说过“我一起飞,空中就没有王牌”,有点像杨子荣对小炉匠说的“有我没他,有他没我”,满满的对对手的蔑视。
在N多年前笔者读过一本杂志,里面的一篇文章是介绍我军飞行员的。一架飞歼六的飞行员不服气总是被先进机型的战斗机(进口的苏27SK,就是现在说的歼十一)在演习中打败,一次激烈的演习对抗中违反规定,生生的将歼六拉出了超9个G的高G动作咬住了对手,返回基地机场后地勤人员一看这架歼六战斗机,机翼和尾翼都让这位飞行员拉歪了好几度,就在大家惊诧的瞪大眼睛看飞机时,这位飞行员一脸不屑的走掉了,连头都不回,真是豪气冲天。

9个G的机动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瞬间变向的加速度,我们看弹射型舰载机起飞,从0到3秒钟被弹射加速到300公里时速左右升空,这个加速度才不到5个G,那9个G你就知道有多大的负载了!形象的说就是一秒之内压上飞行员身上9个飞行员自身身体的重量。比如飞行员体重70公斤,就是瞬间压上了630公斤的重量,半吨还多130公斤!据说世界拳王一拳的冲击力是300公斤,还不到9个G的一半。
另外,战斗机机身的应力结构一般设计高限就是9个G,再高飞机就会散架了,早年的F16就发生过很多次,主要是手动控制系统出现了问题,不是飞行员自身的意愿,算是设计失误,这个一会儿说到。

为了飞出高G的机动动作,现在的高机动型战斗机都是侧杆驾驶,就是在做高G动作时分析座椅的椅背自动向后倾斜,飞行员跟着座椅几乎平躺,这时候我们常见的飞行员手握的“中杆”手就够不着了,所以特别设置了“侧杆”,即便躺平了也能摸着驾驶杆。
侧杆和自动椅背后仰以及飞行员穿戴抗荷服的驾驶模式是真正的超机动型战斗机的标配,这种侧杆、座椅、抗荷服主要是为了保护飞行员在超机动性飞行中的安全,使飞行员心脏的血流通场,避免“黑视”和“灰视”,当然也是保持战斗力的手段。
目前采用侧杆驾驶的战斗机大概只有几种,最早是F16,后来是F22和法国的阵风。咱们的歼20和歼31也是侧杆,但是其他包括苏35和T50(刚刚正式定为苏57了)都还是中杆。


侧杆驾驶可以让飞行员在做高机动性动作时保持“体能”和“智能”,当然也就保持了战斗力,这是设计侧杆的出发点。早期的侧杆因为是简单的力信号回馈驾驶杆设计,不具备当代电传操作系统的智能化的管理协助,没有所谓的“无顾虑操控”的边界,F16曾经因此出过不少机毁人亡的事故。
后来法国的阵风在侧杆的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甚至有了语音提示,驾驶战机开始向“半智能化驾驶”演进。
这回我们惊喜的看到,歼20不但实现了先进电传系统的侧杆“无顾虑操控”,还具备了令人难以执行的“意念操控”。
记者采访中张昊有这样一段话:
作为这款第四代超音速隐身战斗机的首支接装部队,张昊与战友们对歼—20的飞行品质赞不绝口,特别强调了歼20的与众不同。
张昊对采访的记者说“飞行品质都可以说做到了完美”
“加减速性能优越,中性速度稳定,正向速度稳定。无论是超音速还是亚音速,歼—20的飞行品质都可以说做到了完美。”空军某部部队长张昊说。
在技术研究会上,他总会提醒新来的飞行员们:起飞不用压杆,靠“意念”就可以了。
“新手如果按过去的习惯压杆,极其敏感灵活的战机会以难以置信的角度猛升上昂。”张昊说。
看完了这段采访,可以这样说歼20飞行员的无畏和勇敢借助的是一种双重的勇气”,就是对自己战斗技艺高度的自信和对飞机先进性能高度的信赖,这就是双重勇气的来源。

歼20神奇的“灵境”技术
什么是“灵境”技术,就是我们所说的虚拟现实VR。这就可以理解张昊说的用“意念”驾驶飞机了,没有虚拟现实VR就不可能与脑电波产生的意念结合起来,这简直是一种现实生活中梦幻般的奇景。
笔者与一位专家有过一段讨论。
笔者:靠“意念”,这个厉害了。
专家:对,虚拟现实技术,也叫灵境技术。
笔者:VR升级版?
专家:是的,只要意念确认下就执行了,头盔里有脑电波传感器,这速度比手操快多了。过去欧洲台风用声控,我们还羡慕呢,现在远超他们。
笔者:我估计是软件做的是“正能量确认”,假如意念是错误的,是飞行的错误,估计要手动确认。正确的动作计算机智能确认按照编好的程序自动执行,速度极快,远超手动,软件肯定这么做的。但是错误意念就自动否定,而且要飞行员二次确认,比如一紧张“意念”想到弹射,那就惨了。
专家:对,是的,它会自动介入的,所以有个意念确认过程,否则错误指令肯定要出问题。
笔者:正确的就自动执行,错误的手动确认?
专家:对,二次确认,所有包线都在程序里,想飞,电脑智能执行。
歼20的这项技术太神奇了,太神奇了,太神奇了,重要的话说三遍。
虚拟现实VR技术粗浅的解释是一种体验技术,所谓身临其境,其实这样的说法对歼20的头显显示的虚拟现实VR技术是一种十分粗浅的解析。
简单说,这项技术不但是身临其境的感觉,更主要的是一种对智能的再开发和推动,使用者变的更聪明,正确判断率更高、更快,这在战斗机的操控上就会有比对手更大的优势。

歼20飞行员用“意念”操控飞机
VR头显,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由于早期没有头显这个概念,所以根据外观产生了VR眼镜、VR眼罩、VR头盔等不专业叫法。VR头显是利用头戴式显示设备将人的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用户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其显示原理是左右眼屏幕分别显示左右眼的图像,人眼获取这种带有差异的信息后在脑海中产生立体感。
AR(AugmentedReality)即增强现实,也被称为混合现实。它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
VR(VirtualReality)即虚拟现实,简称VR,其具体内涵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
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交互式系统项目工作组的报告中对VR提出了较系统的论述,并确定和建议了未来虚拟现实环境领域的研究方向。可以认为,虚拟现实技术综合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感器技术、显示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它在多维信息空间上创建一个虚拟信息环境,能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具有与环境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并有助于启发构思。
所以说,沉浸-交互-构想是VR环境系统的三个基本特性。虚拟技术的核心是建模与仿真。
这样的场景我们一般人是体验不到的,除非你去玩现在大家还懵懵懂懂的VR游戏,但是与此类似的场景出现在最近的几部科幻大片中,比如《钢铁侠》中钢铁侠的头盔就是虚拟现实VR,片中不少桥段就可以解释为利用了“灵境”技术,也就是VR技术。

所谓的钢铁侠还要用语音操控,影片里没有用意念操控的桥段,说明即便是科幻片,还没有“科幻”到用“意念”操控。

用“意念”操控战斗机在全世界都还是一种尝试的时候,中国率先正式列装歼20隐身战斗机并正式使用,显示了我们科技力量的先进和强大,如果说这项技术我们领先了绝对是无可辩驳和怀疑的事实。
马伟明将军说“领先就领先美国”,这样的斩钉截铁都是站在事实上的。
张昊这段话和采访的镜头以及时长在朱日和大阅兵会后的采访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和时间段,突出了歼20在本次大阅兵中诸多装备中占据的重量。
这次阅兵,有个歼20座舱往后看的镜头,后面的歼20像贴在这架歼20的机翼上,非常稳定,其实这里面也大有文章。


采访歼十六飞行员时,歼十六的飞行员有点抱怨的说,歼十六不好稳住,老是要稳杆,就是歼十六上下跳动。
歼20飞的特别稳,没有纵向和上下的挑动。如果飞的线型抖动,就会产生多普勒现象,那还隐身什么呢?不抖不晃,这才是隐身机。
这就是控制增稳和阵风缓和功能。
而且还是低空飞,那叫一个稳,就像是动画片里的镜头。就是三机俯视镜头,懂行的应该看出端倪了,说明歼20的这两项功能边际更宽,包线范围更大。
张昊所说的“意念”控制技术其实是建立在两种先进的基本技术基础上的。

歼20配备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和电光瞄准系统EOTS。
有了这两个系统,歼20的飞行员可以在满足隐身要求,不开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状态下实现全方位态势感知,这一组6个传感器的准球形覆盖,实现了歼20的全方位态势感知和全空间敏感。EODAS可以同时输出多个波段的高帧频图像,并通过后续图像和数据融合,将全向信息提供给头盔显示器或全景多功能显示器,呈现在飞行员面前,建立了“透明座舱”
穿透地板,比如向前方下面看,正常的视线其实都被座舱仪表板和机头挡住了,但是有了头盔显示器的话,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在面罩上显示出来机头下方光电设备拍摄的图像,等于实现了三百六十度的无死角视野,极大的提高了飞行中的态势感知能力和任务灵活性。而且还可以配合控制设备,实现虚拟现实VR的效果。
歼20的飞行员用“意念”感知上述两项技术呈现的视觉信息,再用“意念”操控战斗机,实现了更加高效、快速、智能、便捷、灵活的操控,极大的提高了战斗力,可以说这几项技术是歼20战斗机战斗力的倍增器。
当然,以上这些极为先进的功能介绍起来确实有点复杂,特别是“意念操控”。简单说,过去我们形容一个人动作快往往用“心到手到”来形容,“意念操控”就是“心到动作就到了”的意思,比心到手到还要快的多,你心到手到,手还要动作这都需要时间。
比如我们的飞行员在战斗中想知道周围敌机的情况,脑海里刚刚有这个确定的表示,头显就已经将‘画面’推到你面前了,你说快不快?过去飞行员必须伸手去按前面显示屏上的键(有点像手机上的APP),你做这个动作就是耗费时间,现在一想头显上就有了,当然要快的不止10倍。

再比如歼20攻击空中、地面或者海面目标,飞行员在“灵境”条件下,通过脑电波操控对目标的确认,放大、确定攻击条件、发射准备、导弹加电、导弹导引头锁定目标、确定、发射,甚至在返航中确认目标是否被击毁都能不用手动靠脑电波操控一一实现。
“灵境”技术最大程度的显示了飞机卓越的各型传感器传达的最大的信息量,再用心动“意念”操控,真正做到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样科幻般的技术再过几十年也不会落后。
本文最后再说两件事。
一是歼20已经配装了涡扇十五高推比发动机,张昊说的“两超”,即“超音速巡航”和“超音速机动”都需要涡扇十五发动机的支持,这些在张昊的访谈中都有不言自明的解析,可以说没有涡扇十五的支持“一进入了超音速那就是它的天下了!机动能力特别强,”就不可能实现。

第二件事是访谈中镜头有意给歼20的机首打上了“马赛克”所谓“虚化”了。据专家介绍,这不是因为这架歼20的编号保密,机首也没有编号。主要是这件歼20机首的细部与爬墙党们拍摄到的以前的歼20的机首又有了新的变化,至于是什么变化,很可能是量产型与验证机的不同,打马赛克就是为了保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灵境和意念控制突出的就是一个快字,正所谓“灵境间,樯橹灰飞烟灭。”
可以肯定的说,量产型的歼20绝对碾压F22和F35,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说,一架歼20打两三架F22没有一点问题,相当的肯定和豪迈。
为我们的祖国自豪吧!这样的战斗机的确可以做到天下无敌!
太厉害了,我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