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即将就职总统,希望能为台湾带来新气象、好前景。不过,如果新内阁的经济发展措施还是按照蔡英文现有的规画,那么,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台湾的经济前景不会好!
一个国家的经济成长主要靠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拉动,但是,综而言之,其实是一驾马车,就是产业发展。当产业能够扩张或升级,制造更多有竞争力的货品或提供更多优质服务的时候,才能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消费能力,扩大出口贸易,带动经济成长;当产业扩张停滞、升级无力的时候,经济前景就好不起来。
正是从产业发展的需求着眼,我们发现,蔡英文的产业发展政见是不面对现实。林全如果不能改弦易辙,困守在这种不务实的路线中,再好的聪明才智也只能徒呼负负。
蔡英文的产业发展政见包括了开发绿能科技,打造智慧机械产业聚落,推动台湾成为物联网的「亚洲硅谷」和医药的「亚太生技中心」,以及发展国防产业等。这些规画乍看挺不错的,却经不起进一步的审视,因为,所有的规画都有意地排除了大陆的资源和动能,无视于大陆的存在。
客观而论,大陆已经是绿能科技的大国,「十三五」规画所标举的「绿色」理念,会进一步鼓动大陆绿能产业的投资、消费与出口。同样的,「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会让大陆的智慧机械与物联网产业蓬勃兴盛。另外,「健康中国」的规画将带动大陆医疗与生技产业的成长。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我们不敢说这些产业发展的规画都能顺利推动,但是,多年来的既有表现,让许多人对大陆的产业发展前景更有信心,恐怕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的当政者真的要好好思考,在产业发展的面向上,到底要与大陆为敌或为友?
产业发展是无法避开经济效益规律或竞争力法则的。在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中,不论是那一个经济体想要发展产业,都得问一问本身拥有什么样的要素秉赋,这些要素秉赋要与境外的资源做什么样的串联组合,才符合成本效益,具有国际竞争力。否则就是自欺欺人,浪费资源。
台湾市场规模不大,人才数量不足,大陆刚好提供了互补性的要素,再加上两岸同文同种、地理邻近、人脉相通,彼此合作乃至于进一步迈向经济融合,本是两全其美之策。无奈,在敌对的惯性思维下,从1996年李登辉的「戒急用忍」开始,台湾就走上了岔路。即使到了马政府的八年期间,也还是畏畏缩缩地不敢大开大阖,让台湾始终无法在大陆产业发展的网络平台上,占据枢纽性的位置。
自从全球金融海啸以来,大陆就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经济体,这种情况在可见的未来不会改变。所以,情势很清楚,自外于大陆的台湾,经济不会好起来。我们衷心期盼,林全能够从蔡英文的作茧自缚中破茧而出,勇敢地往两岸经济融合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