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52炮弹改成滑翔炸弹,看似废物利用,实则能颠覆传统陆战?
2025-08-19 22:23:54



最近几年来的几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中,各种无人机开始大放异彩,一定程度上甚至直接左右了战争的发展与进程。比如正因为在战场一线,双方释放的无人机加起来成千上万,多的像蝗虫一样;只要是发现目标,无论是固定的火力点还是武器集散地,也包括各种移动的坦克装甲车辆,甚至是暴露的单兵,都会立即遭受大量自杀式无人机的疯狂攻击,简直到了不抹平对手就绝不罢休的程度!正因为如此,导致战场上几乎所有可移动或者是不可移动的目标,都尽量的给自己临时加上遮蔽全身的棚子或者钢网,就是要避免让无人机或者巡飞弹贴近后炸中自身的要害部位导致立即损毁。但是却因为双方释放的无人机数量太多、密度太大,再好的单车单目标棚子似乎都不好使,早晚会被炸中与炸穿。

图片

于是乎机动性极强的单兵越野摩托的实战作用甚至比传统的钢铁装甲车还更能有效的反制无人机的追杀;还有一个更笨却似乎更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战区一线的主要补给路线,全部用钢柱为骨架,满满的拉上密不透风、可以遮蔽整条道路的渔网或者其他的细网,长达几十上百公里,以此希望彻底摆脱各种无人机与巡飞弹无处不在的杀伤。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较大的军事行动,专门选择在雨雪大风天气进行。因为这样的特殊天候下,无人机攻击非常容易失效。不过在本号看来,虽然国外处于大规模实战状态下的各参战国家,已经把无人机作战与反无人机作战的各种场景,都进行过最深入的实战检验,甚至出现了跨越7000公里,靠车载小型无人机,定点攻击战略轰炸机机群成功的案例;可谓把人类的,

图片

智慧与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但是仍然不能说这些直接参战的国家,在无人机的实战应用上已经登峰造极。其实当代战场上的无人机,基本有两种类型,主要是看其动力来源:一种是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远程小摩托式无人机,自身体量一般较大,从几百公斤到数吨级都有;可以携带几十到上百公斤的战斗部,最远攻击距离可以超过1500公里。另外一种,则更常见,参战数量也更多。这类无人机,不论从自重几公斤一直到自重过吨级的,都统一采用高效电池提供动力,如果重复使用则需重复充电。正因为电池动力,则最大作战半径从几公里到十几公里不等,一般很少有超过30公里的型号。让现代战场防不胜防的,其实主要是成千上万的电池动力无人机。而远程小摩托只算是,

图片

价格高昂的巡航导弹的补充与替代。而各种电池动力的无人机与巡飞弹,又分为自杀式一次性使用,以及可以多次往返使用的类型区别。大多数高速FPV穿越机,都是自杀式攻击模式。但是电池动力的无人机都有自己的固定短板,这就是高速FPV穿越机虽然渗透性很强,但是载弹量却普遍不大,一般很难超过2公斤;用来攻击地面的移动坦克或者其他军车时,都需要精确选择坦克装甲薄弱的位置,或者直接去炸发动机。如果炸到装甲比较厚实的部位则打击效果不佳。而正因为携带炸药量的天然不足,很难攻击重点设防的强化地面堡垒,除非可以直接从观察孔中渗透到地堡内部爆炸。但是防御方只需要在各种入口或者观察通风口的部位临时挂上一道门帘或者窗帘,就能把FPV穿越机直接防御下来。

图片

要想炸的准,而且威力也足够,就需要加大无人机或者巡飞弹的体量,而不能直接用民用FPV改动。但这么做的直接结果,必然是让成本翻倍,而且产量也很难提高。比如相当出名的柳叶刀巡飞弹,也只能最多携带一个3公斤的专用战斗部,后来勉强升级到5公斤,实际命中威力,还不如一发122口径的榴弹。但是柳叶刀的单机造价已经高达上万刀。年产量也只有一两万发,对巨大的战场消耗来说堪称杯水车薪。而某神秘大国的工程师,仅仅是临时开了一个脑洞,居然用库存的152榴弹,加工出了可用于中大型无人机远程投掷的滑翔炸弹,实际试验命中率直接超过95%,可以说一炸一个准!用大型植保无人机可以一次性携带投掷5到6枚,实弹打击效果几乎相当于一个榴炮营!要知道一枚152口径榴弹,

图片

自重45公斤以上,内部装填高爆炸药10公斤,如果滑翔制导状态的下用来炸坦克,根本不用选择坦克与其他军用车辆的薄弱部位,只要砸到坦克身上,就能把当今所有主战坦克完全炸毁!而设防厚度在1米级混凝土以下标准的地堡,只要命中也能立即炸塌。对于当前用来罩住整个战区路面的人造渔网巷道,也会在这种152滑翔炸弹的集群攻击下迅速灰飞烟灭。比威力巨大更让对手无法承受的,是神秘大国对这类传统炮弹的巨大储备量,包括更老的130口径弹种在内,据说储量高达10位数!哪怕拿出其中的百分之一,再加上自家对高性能大型无人机无限的产能;还有全球独有的、50到100公里级的制导光纤,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传统的大口径炮群,彻底改变未来一线火力战的基本模式,就看先拿谁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