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预见到中国的国际环境面临着复杂深刻的变化。在将近一年之后再来看,他的评价似乎是正确的。
文章称,与美国在亚洲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竞争、欧元区危机的戏剧性场景及其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中东地区(中国主要的石油来源地)的动荡局势,可能都将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创造新的难题。与此同时,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崛起可能会加剧中国在新疆地区的国内安全问题。
文章认为,11月13日在巴黎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将为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增添新的复杂性,最重要的是,将影响欧洲一体化的愿景。一个日益孤立的“欧洲堡垒”连同不断增加的民族主义煽动宣传,将会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并且破坏北京意图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打造欧亚经济空间的宏大远景。
但是,欧盟维持中东安全的努力,将有助于中国实现建立一个和平与多极化世界的愿景。因此,在这个时刻,中国必须与欧盟站在一起,并且积极参与关于欧洲未来的辩论。
文章称,此前,尽管中国曾警告说,不成熟的民主运动会轻而易举地被中东地区的极端主义分子所利用从而可能导致潜在的不稳定影响,但许多欧洲国家仍与美国结盟,试图推翻一个又一个政权。欧盟在利比亚和叙利亚的行动就是典型的范例。在这两起案例中,欧洲都通过创建令原教旨主义者得以发展壮大的政治真空,危害到了自身的安全。
尽管基于安全的欧洲一体化设想对于中国建立多极化世界的长远目标来说似乎是一个“正面”的因素,但巨大的风险仍然存在。民族主义的抬头可能会导致申根协议被废除,破坏欧洲经济,并且引发能够扩散到全球市场的震荡,甚至可能牵连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
文章认为,中国必须利用战略眼光和积极的外交政策来对欧洲的任何变化作出回应。例如,中国可以加速推进欧洲战略投资基金与中国的丝路基金之间的合作。创建能够促进欧洲就业的经济机会,或许是针对极端主义声音、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长期贸易关系的最佳良方。
此外,在巩固与俄罗斯、法国和英国间已经非常良性的关系的基础上,中国可以支持通过一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派出一支维和部队,从根本上铲除“伊斯兰国”组织并稳定伊拉克和叙利亚局势。这一短期解决方案必须伴随着一项长期战略一同实施:重建叙利亚,遣返贫困的难民。因为叙利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一旦该地区重新实现安全,欧盟和中国都可以参与到各项发展事业之中。一个和平和繁荣的中东对全世界都有益。